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科学报》 > 2014.11.28
编号:107701
围产期干细胞药物开发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8日 中国科学报 2014.11.28
     ■韩忠朝

    在人们的想象中,干细胞具有近乎神话般的地位,有可能用于治疗每一种疾病。然而当公众将注意力都集中于它们在再生医学中的潜力时,干细胞已在药物开发中悄然立足——此举可能迎来极大却出乎意料的生物科学巨变。

    干细胞治疗是临床技术还是药物?

    相当长一段时期干细胞被作为临床技术来对待,“技术”本身就存在着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受制于人员、技能、场所、时间等条件要求,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临床需求。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国际上已建立起包括GLP、GMP、GCP、GSP在内的相对完善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将干细胞作为药物进行管理有利于建立起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可以对原材料采集和采购、干细胞建库、培养制备、质量检测、储存传输、药学评价、临床前评价、临床评价等程序进行社会专业划分,只有积累足够的数据资料证明其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以及医学伦理上均通过专业评估后,才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干细胞药物治疗优于既有的疗法方可应用于临床。
, 百拇医药
    围产期干细胞药物开发流程

    干细胞药物开发的目的是从“一对一”的个体化干细胞临床应用转向“一对多”的临床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技术经济可行的标准化干细胞产品。

    药物的开发需要遵循常规药物开发的流程,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申请、临床研究、新药申请和批准上市等过程。干细胞药物的开发基本流程主要包括:干细胞库建立、干细胞规模化制备工艺开发与药学研究、干细胞药物分布和代谢、干细胞药物临床前有效性评价、干细胞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Ⅰ/Ⅱ/Ⅲ期临床评价、新药上市与上市后再评价。

    制约干细胞药物开发的技术瓶颈

    干细胞临床应用是一个“黑箱”过程,干细胞植入人体内后,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它们去了哪里、做了些什么,只能静静观察身体出现的相关反应及不相关的“安慰剂效应”等。干细胞的黑箱过程触及生命本质问题,挑战了传统的医疗技术和药物开发的一些基本思想体系。
, 百拇医药
    但相信人们终将有能力从伦理学、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和技术经济可行性几个方面入手,在将干细胞植入受者体内之前对其进行筛选、观察、操作、模拟和控制,从而突破制约干细胞药物开发的技术瓶颈。

    国外已上市的干细胞药物及生物制品

    目前已知的在国外上市的干细胞药物或生物制品有以下6种。

    “Prochymal”,2010年5月4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首个干细胞孤儿药。活性成分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适应症:Ⅰ型糖尿病。

    “Hearticellgram-AMI”,2011年7月1日韩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全球首个获准上市的干细胞药物。活性成分为自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适应症:急性心肌梗死。

    “Hemacord”,2011年11月1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首个干细胞制品。活性成分为脐带血造血祖细胞,适应症:重建因先天性、后天性与化疗引起的血液与免疫系统疾病。

    “Cartistem”,2012年1月19日韩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全球首个异基因干细胞药物。活性成分为新生儿脐带血源间充质干细胞,适应症:退行性关节炎和受损膝盖软骨。

    “Prochymal”,2012年5月17日加拿大卫生部批准的欧美首个异基因干细胞药物。活性成分为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适应症:儿童移植物抗宿主病。

    “MultiSten”,2012年7月1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第二个干细胞孤儿药。活性成分为多能成体祖细胞(骨髓或其他器官来源),适应症:赫尔勒氏综合征,即Ⅰ型黏多糖贮积症。栏目主持:赵广立,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