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92597
美国医生的“治人”与“治病”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1日 中国医药报
    最近收看了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一个电视纪实片,该片全程记录了美国医院急诊室医生忙碌的一天。

    美国医生有时重“治人”甚于重“治病”,这一点令笔者印象深刻。一位老人因病入住急诊室后,主管医生发现其情绪悲观,时常落泪,便与其攀谈起来(笔者注意到,医生与患者攀谈时,有一个动作,就是俯下身去,与患者平视。相信这个动作,会迅速拉近医患的距离,让人感觉医生没有居高临下),这才知道,老人现在无依无靠,唯一的亲人是自己的妻子,但她不久前刚去世。于是,主管医生当即给志愿者组织打电话,希望能派一位志愿者来安抚老人。很快,一位有着护理经验的志愿者来到老人身边,老人见状很是高兴,对医生连连道谢。至此,没有看到医生为老人“治病”,看到的全部是“治人”。

    对于这位极度情绪化的老年患者,美国医生的做法是,“治人”先于“治病”。这一点值得我们中国医生反思。

    “治人”比“治病”容易得多,为何我们一些医生不去做呢?通常,不做的理由有三个:一是病人太多。医生连“治病”的时间都很有限,根本无暇“治人”或关注患病的人;二是医生待遇太低,确实影响其工作热情;三是医生认为“治人”不如“治病”重要。

    殊不知,能够治愈的疾病远不如不能治愈的疾病多。如果想到这一点,那么“治人”应该升至与“治病”同等重要的地位。

    笔者认为,“治病”需要医疗技术,“治人”只需职业素养。医生重“治病”轻“治人”,应该与病人多和医生待遇低没有太大关系,而与医生的职业素养有关。鉴于职业素养的核心是价值观,因此,归根到底,是价值观出了问题;再追下去,就是我们的医学教育、职业培训和医院文化出了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忽视了价值观建设,导致业内价值观模糊或多元。当务之急是,医改要重视价值观建设,制度上的破旧立新,都要与我们所推崇的价值观相符,以利重塑健康价值观。

    价值观对了,“治病”兼顾“治人”,便可成为医生的工作习惯。, 百拇医药(黄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