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国哲学
编号:12493549
中华文化是中医养生的根基 ——兼谈茶与养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212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中华文化的本质、品格、哲理深刻地体现于中医文化之中,也创造了中医养生的根本优势。在哲理上,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二元辩证,整体论等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都体现出中华民族特别重视世界万物彼此之间的关联,并以“中和”(阴阳平衡)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原则。“中”即不走极端,“和”即不对抗。这种“中和”哲理形成了中医独特的个性和优势,也让中医文化成为中华文化最传统、最生动、最具体、最切身的载体,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所以说,中医,上可治国,中可治人、下可治病。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文化学者许嘉璐提出,中华文化“一体两翼”,一体就是中华文化的理念,包括伦理道德,一翼是中医文化,一翼是茶文化

    当今,人们的思想观念、健康理念、生态生活环境、工作生活方式以及健康需求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中医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http://www.100md.com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方能达到身体最佳状态,谓之“体养”。

    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取决于顺应天地人自然系统外在大天地的统一和人自身五行内在小天地整体的协调,尤其是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中医养生方法,全部都是取法自然,取材自然,开发自身,顺应时序、地域和体质进行个性化“辨证施养”,通过保精、裕气、养神炼形的各种方法,充分维护、开发、激活自身潜藏的元气,以提高自身的调节能力、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健身强体,养寿延年的目的。因此,人应当十分注重顺应和利用四时变化法则以养生,顺应和利用地域环境类型特色以养生,顺应和利用人的体质和气质差异特质以养生,使人体与天时、地域环境处于相对适应的良好平衡之中,达到生命的最佳状态:“阴平阳秘”“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

    中国哲学的最高智慧在于天人合一。人的自身小天地和谐必须置身在天地大宇宙的和谐之中。当前,人的自身健康已经受到自然环境破坏的严重影响,人类应当立足中国哲理之根基求索顺应生态环境变化新的养生方法之外,更应当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敬畏自然,推介回归自然、节制欲望、简单生活、诗意栖居等既古老又新生的生活理念,扭转人类背弃自然的身影,阻止人类破坏自然的行为,延缓人类匆忙无序的脚步,消减人类贪得无厌的欲望,还自然一个自然而然,人类才能生活在这天地之间、自然之间,才能达“为天地立心”之目标,达到“万物一体的最高生态境界”。
, 百拇医药
    天地人中和通方能达到心理最佳状态,谓之“心养”。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状态,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辩证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等四方面健全。我国中医体质学对健康有着独特的认识,认为健康是指不同个体在生命过程中与其所处环境的身心和谐状态,及其表现对自然及社会环境良好的自适应调节能力。当今世界,发展快,变化大,欲望多,竞争激烈,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和不安,一些人的心理失衡,人的心理、精神疾病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诸多疾病不断增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可遏止的对无限度的欲望和利益的不当追求,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缺乏良好的自调适能力所造成的。俗话说:“病由心起,病须心治”“心安自健康”,说明心安是健康的前提,心态是健康的养分。中医文化中,“中”“和”思想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十分显著的特质。如“执两用中”“无过不及”“和而不同”“和实生物”“负阴抱阳”、“宁静致远”“天地人中和通为养生之本”“养生是实现神气形的中和通”、七情为治病之内因(孙思邈倡导养生十二少,其中少念、少欲、少好等皆在调摄精神情志)等等。
, http://www.100md.com
    “心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节情绪,就是调适好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惊恐这七情常常是受到外在的各种刺激后引发的,喜怒哀乐是人的正常的心理反应,问题是能不能调适好。中医文化主张有所节制,正如孔子所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二是修养德行,即提升人的品德。孔子在《论语》中道:“智者乐,仁者寿。”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讲“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我们从茶文化的角度认识一下“心养”。历史和现实证明,茶是进入人精神世界的通道,是打开智慧、健康和幸福的大门。喝茶品茗、含蓄内敛、宁静致远、可以调节人的心态和情绪、获得养心修德的功效。

    一是茶可养清心。一个“清”字,可以涵盖“德”“俭”“廉”“正”“静”“真”等茶文化的诸多内涵。“清”,来源于茶的自然品质。“清”是与茶叶、茶饮、茶艺相关的清气、清和、清雅,给人以清新扑面,满目清润的深切感受,可化积郁之气,致清和之健。“清”是与修养、品德、情操有关的清心、清静、清平。茶可修炼清静平和的心境,营造优雅清静的环境和空灵静寂的氛围,帮助人们静心思虑,达到物我两忘的必由之路,使人心平神静,自省自察,去除烦躁,化解心结,于清思静观中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发现生活中多种多样的福地洞天。“清”是与从政为官相关的清正、清白、清廉。清茶一杯,淡如水,清如茶,明如镜,敬于民。
, 百拇医药
    二是茶可育敬心。“敬”,乃是人的诚敬、尊敬、敬畏、敬爱之情。“敬”是人对自然、对规律的敬畏之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和恭敬、自律、冲和、淡泊的人文精神。“敬”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敬重、互怀敬意、相敬如宾的友好关系。客来敬茶是礼仪之道,是睦邻友好情谊,是和谐交往的规矩守则。“敬”是敬老尊祖的敬爱之情,可养成敬祖尊老、和睦相亲、长幼有序的人文伦理。

    三是茶可养和心。“和”是人与自然大天地、人体自身小天地“五行”相生相克达到和而不同、和谐平衡的过程。“和”是自我心灵的宁静和谐。“和”具有平和心境之效,可以成为抚慰心灵、拯救自我世界的良方。具体包括8个方面。可以养“爱心”,以使仁者爱人;可以养“德心”,以使人精行俭德;可以养“静心”,以使人宁静致远;可以养“苦心”,苦其心志,苦尽甘来;可以养“凡心”,唯是平常心,方可清心境;可以养“放心”,放下繁忙的工作,放松绷紧的神经,放开功名利禄的念想,放掉喜怒哀乐的心绪;可以养“专心”,专心致志,用心体会,充满恭敬,饱含感恩;可以养“和心”,和谐中庸。八心安宁,人自和静,便能感悟人生、领悟真谛、提升觉悟,看世界碧海蓝天,山清水秀,风和日丽,月明星朗,以臻于修炼身心、净化自我、道德圆满、心灵和谐之境。

    四是可以养美心。“美”是中华文化追求的最高愿景,是天地人茶水情在“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二元辩证”“整体论”哲学境界上的共同升华。“美”是纯美茶叶和精美茶园的观赏之美;是美妙茶韵的品味之美;是人生圆融的大美之境。茶文化绵延数千年,与人类生活相伴随,她起步于物质形态,升华至哲学境界,滋养人的身心,涵养人的品格,丰富人的精神,启迪人的智慧,慰藉人的心灵,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心灵的整体和谐与统一。

    总而言之,养生之道就是循天之道养其生。心理影响生理,生理影响身体,心事、心理滋养须循哲理。法无定法,因人而异,理有常理,顺其自然。养生之道,从心开始。, http://www.100md.com(周国富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