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健康评论
编号:12526198
死囚器官停用后咋办?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健康时报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日前宣布:从2015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的器官将成为器官移植的唯一供体器官来源。

    这对中国来说显然是一种“壮士断腕”的举措。谁都清楚,在过去,死囚器官一直是中国器官移植供体器官的主要来源,甚至一度达到90%。如今一下全面切断这个来源,中国器官移植短期内无疑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明知如此,为何还要采取这一举措?原因很简单,与国际接轨,采纳公正与保护人权的普遍做法。

    过去认为,只要经过本人和家属同意,使用死刑犯的器官就合情合理也符合宪法对人权的规定。但是,即便死囚同意并自愿提出捐赠器官合乎医学知情同意的原则,也似乎合法合理,但实际上,身陷囹圄的死囚捐献器官的意愿是否为其真实意愿是值得探讨的。当真实的意愿不能保障时,就难免会对器官进行“巧取”、“强取”,如此,器官移植就难以保证公平、公正和人权,随之而来也会难以保证司法的公正和公平。

    现在,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更关键的问题是:过去的主要供体突然断供,中国的器官移植可能“休克”。该怎么办?

    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人愿意捐献器官的较少。现阶段中国公民愿意去世后捐献器官的比率仅约0.6/100万人口,是世界上器官捐献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弄清中国人为何不愿捐赠器官并对症开药,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调查发现,人们不愿捐赠器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器官移植的不公正和不公平。例如,能否保证供体器官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一视同仁地给予需要的患者,无偿捐献的器官是否会被医院拿去牟利,供体器官是否能用在最需要者的身上等等。

    对此,相当多的人早就提出,学习国外建立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以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分配器官。2011年卫生部已委托中国红十字会在全国试点“中国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如果坚持不懈地严格推行和完善细节,就会慢慢让公众体会到器官移植的公平和公正,即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把器官用到最适宜的病人身上,让公众愿意捐赠器官。

    另一方面,从科学传播和文化观念上促成公众自觉自愿捐赠器官也是增加供体器官的有效之道。在这方面,不只要学习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也值得借鉴。

    斯里兰卡的总人口只有2000万,但有110万人签字愿意死后捐献眼角膜,达5.5万/100万。并且斯里兰卡已向其他国家捐献角膜7万,让14万人重见光明。原因何在?一是科学传播,二是佛教文化的影响。国际眼库的创始人席尔瓦是斯里兰卡人,他曾一度为家乡大量短缺角膜而感到沮丧。20世纪50年代末,他在报纸上撰文传播“生命可逝,但眼眸可重生”的观念。另一方面,斯里兰卡人也认为捐赠角膜是一种善行,一种“布施”。

    显然,中国应学习和借鉴已经成功的国家的经验,慢慢渡过供体器官匮乏的艰难时期。, 百拇医药(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