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音视频 > 专栏 > 李辛 > 正文
编号:13257658
李辛医生:古典本草入门0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23日 东源文际医疗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这个课,让我有这个机会把中药从头到尾再讲一遍。以前讲过但是没有很系统地讲,所以这个机会对我来说也很难得。

    下周会发给大家这两本书《中药学》、《方剂学》,这是我们大学读的书,《中药学》要学一学期,《方剂学》也要学一学期。我们要在十五节课当中要把这些学下来,而且要学清楚,有一个思路能用。

    我希望大家学完这个课之后,能够知道一些很好的方剂,明白它为什么可以这样用,能够达到你看到一张古代人开的方子,或者看到一张现代人开的方子,你一看就能明白这张方子的方向。就是我们在启蒙班讲过的:它是开的还是阖的?是升的还是降的?它的力量是很猛烈的、持续的,还是很柔和、清透的?这个是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的。所以我最近两个礼拜一直在想怎么讲这个课。

    这儿还有第三本书《神农本草经》。这本书是我原来在读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系的创建人——龚树生教授推荐的一本书,他认为《神农本草经》是最好的一本书。他原来是西医,后来学中医,后来又去研究中药化学、植物分类学,还自己采药。他最推崇的中药书就是《神农本草经》。

    我们的课程要兼顾到三样东西,但是最终还是要知道怎么用,就像我们去学武术也好,学任何东西也好,千招百式最终要会用,知道每一式它的本质在哪里?所以我好好想了一下大家学习这个课程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大家要花时间自学,所以这两本书会发给大家,从下周开始我会告诉大家哪些部分大家需要熟读,哪些部分需要背下来。

    还有这份《本草纲目.神农本经名例》,比如这一段就是大家要熟读的,我们以后的课程也会这样。

    我们今天先按照大纲一个一个来讲。《神农本草》的分类原则和里边的内容在我们启蒙班讲过一堂课,今天会详细的再讲一下。我们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一定要看最早的那本书,尤其是学习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你去看第一本书,然后你会慢慢地知道现在是怎么回事,中间那个过程怎么过来的。如果一开始没有去看最基础的东西,那你可能只是抓住了细枝末梢的东西。

    所以我们筛选了一下,中医的理论部分第一个安排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教材里面除了《中药学》的内容以外,还会有关于炮制、煎煮,关于配伍、丸散膏丹,还有关于服药的时间,以及最重要的部分:古人对于中药的理解。我们今天这个课的重点就是要掌握这个部分,了解古人用《本草》的出发点、立意在哪里?这和现在对药物的理解完全不一样。

    下一节课我们会讲《黄帝内经》的一些用药法则。这个法则在启蒙班里是像跑步一样过了一遍,讲得比较粗,这次会讲得更细一点。

    在中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实有一条很清晰的线。就是根据药物的性质、气味,比如是寒性的还是温性的,酸的还是辛的,比较厚重的还是清淡的,来判断它走的是哪个方向,是开还是阖,升还是降,并以此来考量配合使用其它的药,以决定最后整个方子的方向、作用范围、作用深浅。这是我们要学习经典本草的主要方向。这个部分,叫药势或者药象。

    另外一个,是我们现在流行的比如“验方”,或者某个特效药,有功能主治,这是根据它的功用来讲。

    这两种认识,是古人和现代人对中医药的两种不同的认识思路,在许多学习中医的人的脑袋里,常常交互错杂。而第一种经典的认识,往往为现代人忽视。

    我们现在对中药熟悉的印象是,我血脂血糖有点高,就吃枸杞子和黄芪;眼睛不好,就吃菊花或者决明子,它还可以降血脂;大黄可以通大便……这些都是药物的功用。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决明子为什么能够降血脂?那你可能要先考虑,血脂高应该是一个人在怎样的体质,或者环境、契机下才可能形成?比如血脂高、血糖高、血尿酸高……其实是人体内部有一个比较粘滞的、运转不通的环境。抓住这样一个总的特点,你再去想,只要是能够把粘滞状态改善的药,都可以降血脂,这就是大方向。大家要学习的是这个。

    第二个,我们还需要考虑每一个药的个性和每一个人的特性。比如有十个血脂高的人。如果我们都给他吃决明子,也许有效,也许没有效。等你学完这个课就应该知道,十个人中,哪些人的体质是粘滞型的,纯粹的三焦淤滞,而且主要淤在中焦。这种体质的人血脂高,决明子是最适合的。有的人有中焦淤滞,但重要的是他的下焦很虚,这种情况吃决明子可能没有效果。

    所以当我们学中药的时候,不光是在学它的“用”,更重要的是学它的“体”、它的“性”。同时,我们脑袋里要有一个概念,把药跟这个人结合起来。

    所以我希望这个课学完之后,大家不仅对每个中药它在人体里面怎么走,适合什么样的三焦层次。大家还记得那张图吧?

    三焦的层次:下焦、中焦、上焦。而且应该知道,慢慢要学会去体会每个人,他的三焦是怎么个情况。当你知道人的气脉是怎么回事?知道药的升降开阖是怎么回事?这样就很清楚了。学会了这个,那么,从古到今的几千几万个方子,你一看就很清楚了。

    关于本草的经典认识,是从《黄帝内经》开始,到张仲景的《伤寒论》,那是汉代;然后到唐代的孙思邈,然后李东垣,还有李东垣的师父张元素,那个是宋金元时期;再到明代,明代有李时珍、薛己;其实还有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这是一条主线。

    学习了这些关于药势药象药性的经典,我们会比较容易看懂各种流派和学说的区别与长处,避免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认识,包括现在比较流行的补阳、喜欢用附子的温阳派。我们在后面会分析,什么情况,什么体质和心质的人比较适合,哪些情况可能不适合,有危险。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不同的药和不同的人在能量、气的层面的运行特点与趋向,那我们就可以合理选用方法。比如厚重的方法,“原子弹”、“火炮”的方法,或者轻轻地一根手指推一下的方法,这些后面我们会慢慢去体会它。对于一个七八十岁的、性格又很纤柔的老太太,可能就需要用一个很轻柔的方法。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厚和薄,刚与柔。第一堂课大家先有这样一个概念。

    第三节课我们会把三焦气化和精、气、形、神在启蒙课的基础上再讲一遍。因为我们的课偏重于草药的应用,所以会用临床看病的方法把它分成四步让大家掌握。再后面是讲药,初步准备讲五十种药。

    在讲课的过程中,大家如果特别有兴趣的药也可以当时来问。然后会讲《伤寒论》和一些比较有名的方子,最好是大家很容易买到的,而且价格不是很贵的方子。

    即使不考试,大家也要把它背下来。你走在大街上也好,没事也好,不舒服的时候也好,就去琢磨,我的精足不足?我的气怎么样?我的神怎么样?我是形伤,还是无形的精气神都伤了?我的下焦、中焦、上焦怎么样?……

    人体的格局其实是下焦的“元精”化生“元气”,“元气”带动三焦运转,也就说从下焦到中焦,在到上焦和外面的皮肉筋骨,一级一级的上来的。是由最里面到最外面,外面转一圈再降下来收到最里面,这么一个循环,一个圆。所以,一个人不管是感冒还是发烧还是得了一些重的病,比如肿瘤,是因为这个循环划不圆了。

    那么一个人的生机是怎么回事?其实是下面这一点点元精,化成元气,也就是我们说的火,到中焦,到上焦,通过筋脉,然后是骨、筋、肉、皮、毛,一层一层这样传,这就是它自然的一个过程。白天是这样开出来,晚上收回去,白天因为我们在动、在做事、在思考,能量的方向主要是往外往上开。晚上休息了,主要是往里往下收,阖回来,打坐也是收。所谓开与阖。

    所以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药,都是顺应人体的气机,帮助开阖圆满。

    就两个思路。一个是:人体邪正斗争的方向比较清楚,我们可以顺着这个方向来帮助气机的运转。

    比如我头这里不舒服,究竟是这个气应该往上走,现在没有能量,上不去?还是它本身该往下走,它没有力量下去?还是两个都有?

    或者,虽然是头这个地方不舒服,但原因可能是表层出不去,下焦这里又上不来?你要时时刻刻体会这个问题。那我们选药,实际上就是看准了,它是因为下焦没有,需要补一下,那我才选这个药来补下焦。如果需要往上走,就加一些热的、辛的药。如果要往下走,加一些苦的或者沉的药。

    所以,学会用药,首先要了解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否则凭空想、凭症状用药就容易错。这些到时候每个药每个方子都会跟大家分析,这样一遍又一遍,就摸熟了。

    所有的症状,其实都是这个气的流通出现问题,它要走,或者遇到一个障碍走不过去,如果身体很有力量,强行通过,就会有斗争,这个属于实证,那么就会有反应。

    第二种情况是什么?邪正交错,方向混乱,甚至是反的。这种情况下,往往人体没有能量,不仅通不过去,正常的气机无法运转流利,而且其运转的方向和趋势已经被邪气或疾病主导了,这个叫“逆”。

    就像古代的南宋,它没有兵力了,不要长江以北了,它就偏安一隅,偏安在那里了。主导方向在金国或者蒙古人手里。这种情况下,对症治疗往往很难取效,需要全面的调整。

    所以我们要牢牢掌握这样一个思路,不管有什么症状,先不要急着去治那个症状,先看大局,时时刻刻记住这个大局。讲到大局又要回过头来看“精、气、形、神、三焦”。有时候当症状起来的时候,会忘掉这个大局,就在想怎么才能退烧?怎么不让他难受?这就容易偏掉。

    所以,病理和生理在中医来说是一个东西,一个等级。然后就是药理,它是往上的还是往下的?是往里的还是往外的?升和浮其实就是开,升是往上,浮就是往表,由里向表,由中间向外,这就是开。降、沉是什么?降和沉是往下、往里走,这就是阖。

    当我们了解每一个药,它的方向,它的性质之后,再把它们配合起来用,就能够知道它们总体的方向。原来我们上启蒙课的时候打过比方,冬笋炒肉片,是冬笋多还是肉片多,决定这个菜最后的方向。这在中医配伍里面叫君臣佐使,后面会讲。

    用药的核心是助元气化生,三焦运化,表里和谐,形神相保,目的是这个。而不能因为治“病”把人的元气给灭掉了,或者是反掉了。这一定要记住。《人体使用手册》大家看过没有?它里边讲到排病反应,就是在说人体的元气会一点点地把问题解决的,我们用药只是帮它一把。

    体会药性

    这张没有完成的图是给大家参考的,其实需要我们自己在心里标记。这里面放的几个药是在大致说明它们所作用的位置,是开还是阖,还有力量的强弱,这个维度是相对于这几个药的,各位要慢慢形成自己的维度,每个药都有其作用层次,方向,影响范围……,我特意没有找那种特别偏的药,如果放进去,这个参考表的尺度维度就不对了。

    实际上用药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它跟个人的性格、个人做事的方式是有关系的。比如一百块钱在我兜里可能买个吃的就完了,在你兜里可能是另外一个作用了。所以,大家有心学下去的话,是你自己需要很多年去想,去体会,附子理中丸是在哪里?补中益气丸是在哪里?当归在哪里?枸杞在哪里?

    我自己心里的这张表一直都在调整。但这张表的核心在于,我们平常看病也好,学药也好,脑袋里要有一个概念,要有一张关于人体气机病机的图:最里面的元精够不够,然后元气够不够,还有下焦、中焦、上焦,每一层都要去体会,也可以自己去画能量分布图。这个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训练,如果你经常地用这个方法,而且经常打坐,经常去体会,到时候你一看到这个病人,这个图像一下就蹦出来了,很有意思。

    比如黄芪和桂枝,它们都偏开,偏阳性或者偏温热的,所以在右上这个象限,巴戟天和鹿角相对要阖一点。数字的123其实讲的是它们的强度。比如黄色和白色,黄色指的是中焦血分,和它相邻的白色是中焦气分,黄芪和桂枝都在中焦的气分,有补气的作用,而且偏开。但黄芪补气比桂枝要强一点,所以黄芪是3,桂枝是2。

    又比如当归,当归我们认为它也有补气的作用,但与黄芪桂枝比它只有1,而且当归更重要的作用在中焦血分。所以中焦的血分是两个加号,在气分是一个加号。是这个意思。

    内容简介:2009年,李辛医师给已经学过中医启蒙,希望再深入学习的学员开了一门“古典本草入门”(原名为“中级本草”,“中级”是相对于“初级中医启蒙”来说)。课程前后共历时三个月。之后的几年间,慧从卢溪的听打团队和参加课程的部分学员作为义工将本课程陆续整理成文字,并经过了细心的校对、修改和排版,最后成文共计三十九万字。这些内容,将再次经过修改,在“李辛的空间”陆续发布,以供大家学习参考。感谢所有促成本次课程和文字形成的朋友们。

    编者

    2014/8/20

    主 讲 人:李辛老师

    文字整理:天机锁 若心 半弯月 小麦 嘻嘻田 张小满 子轩 蓝色天空 了了 文清 lym210 小鱼儿 墨者 淡乌梅

    相关阅读,请关注李辛医生的个人空间

    http://user.qzone.qq.com/26348958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