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编号:12493297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前沿阵地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219期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巡礼系列报道① 采用寒温并用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与二甲双胍相当;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糖尿病足,有效率达90%。落户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糖尿病)基地成为——

    编者按: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投入最大的中医专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经过5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凸显了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慢性病以及疑难病方面的特色优势。现开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巡礼”系列报道,展示这样的“大手笔”项目背后,各个基地提高疗效、创新科研、培养人才的探索和实践。

    以解决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生活质量低等关键问题为目标,围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以眼、肾等微血管并发症为重点,探索建立了糖尿病集约型诊疗模式,初步搭建起学科、专科、研究室、实验室四位一体的基地临床研究体系。建成了伦理审查、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医疗科研信息共享、质量管理、中医传承研究等平台,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糖尿病临床研究队伍。
, http://www.100md.com
    这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糖尿病)基地建设4年来的主要成绩。

    2008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定《国家中医临床研究(糖尿病)基地中长期发展规划》,糖尿病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步入正轨。2011年,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临床研究联盟正式组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携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安徽省中医院,开展实质性的合作。针对糖尿病临床防治的难点和关键技术,提高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并且通过开放协作机制,实现科技资源共用,研究成果共享。

    治疗获突破,形成诊疗规范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谢春光介绍,基地通过近几年的研究,提高了对糖尿病的临床疗效。采用寒温并用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与二甲双胍相当,且副作用更低。此外,一些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研究也取得长足进展。

, 百拇医药     提出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阳虚致变”、糖尿病肾病“分清泌浊”、糖尿病大血管炎症“气阴两虚、痰瘀痹阻”、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气阴两虚,浊痰内生”中医理论假说,并围绕中医理论假说,指导和开展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

    采用虚瘀并治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失明风险降低了10%以上。采用“病-证-症”结合模式治疗糖尿病肾病,尿蛋白降低了30%以上。采用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效率达80%以上。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足,有效率达90%左右,大多数患者因此避免了截肢之苦。

    采用补肾活血开窍法治疗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有效率达80%以上,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采用益气活血、祛痰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心脏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效率达80%以上。

    基地牵头制订了糖网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和防治指南,协作制定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变中医药防治方案、临床路径,以及糖尿病肾病中医临床路径,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成为行业标准和规范,在国际杂志发表了糖肾临床研究方案。
, http://www.100md.com
    基地以“中医眼科六经辨证”、“内眼组织与脏腑相属学说”为指导,整体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建立了中医眼诊特色技术,理论写入全国规划教材,在行业内得到初步应用,丰富了中医望诊内容与方法。

    首创集约诊疗,带动基层进步

    将研究型门诊与研究型病房整合,形成集约诊疗模式,同时,还开展集约型社区诊疗。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糖尿病临床研究基地建立的创新中医临床科研模式让人耳目一新。

    基地建立了集约型的研究性门诊和病房。病种研究过程中,根据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复杂性和诊疗特点,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持续评估随访、临床科研一体”,基地建立起糖尿病专职评估队伍,对糖尿病研究及诊疗方案进行持续评估和优化。

    同时,基地建立了“省级医院、市州县级医院及社区卫生中心”糖尿病科研协作网络。通过省级、市州县级和社区医院的糖尿病三级防控、三级中医干预、三级医院防治网络模式,将诊疗方案推广应用到全省28个市州医院、32个县级医院和20个社区,搭建了长期稳定的医疗科研协作网络。通过技术指导、方案研究、课题合作等方式,推动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在基层防治体系的建立,培养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运用中医药技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能力和水平。
, 百拇医药
    基地还组织开展义诊、社区服务、健康大讲堂等活动,直接向百姓传播和普及了医学健康知识。现在基地致力于推广规范化电子病历,将推广至社区以及市州县级医院。便于将临床一手资料,及时纳入信息化系统,有利于研究数据的采集和整理。“现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的各重点病种、重点学科、专科等相关科室已经在投入使用。”基地办公室主任李明权说。

    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动学科发展

    基地探索建立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应用推广”的协同创新研发模式,积极进行产学研结合,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出国际国内首个生产上市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药新药。

    临床研究基地负责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段俊国和他的团队研制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药新药“复方芪明颗粒”,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在国内生产上市销售,并列为国家中药现代化重点品种和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现在,“复方芪明颗粒”的销售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1059家医院,2013年销售额达1.2亿元。因疗效提升及终点事件减少,使用该药物降低医疗等费用约5.3亿元,减轻了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 http://www.100md.com
    现在,新药“芪灯明目胶囊”和“化瘀散结片”也已获得新药临床研究批件,目前,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研发了16个医院制剂新品种,并获得注册批文。

    基地目前获得与重点病种研究相关的科研立项207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3项。培育了中医眼科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等2个省级创新团队。

    创立了全国首个中医药区域伦理委员会——四川中医药区域伦理审查委员会,并获得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伦理平台建设评估(CMAHRPS评估)证书。基地还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合作,建立了亚洲首个眼底读片及评价中心。

    基地发表重点病种相关论文592篇,其中SCI收录17篇,获得与重点病种研究相关的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专利9项。今年4月,在四川省人民政府举行的科技奖励大会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证效基础与临床循证研究”项目成果,获得2013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 http://www.100md.com
    内部建设运行机制还在完善

    “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刚起步,临床研究平台初步搭建,高层次人才引进偏少,针对终点指标的病种临床研究不够等。还需要处理好短期建设与长期建设的关系,才能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段俊国坦言,基地建设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条件建设、队伍建设及科学研究仍需不断提升完善。

    “基地建设是促使医院从单纯临床型向临床研究型转变,传统的医院运行机制难以适应基地建设的需要,必须探索建立满足临床研究需要的运行机制。”段俊国表示,通过四年多建设,基地虽然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尚难完全适应基地持续发展的需要。“如研究调动基地专职科研人员的绩效考核方案、建立开放流动的基地人才培养机制等。”段俊国说。

    此外,临床基地还需持续建立高效协调的基地、项目、人才整合联动机制,为基地远期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机制保障。整合基地优势资源,建立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开展临床科研重大学术问题研究。加强基地建设发展模式和战略研究的同时,积极推进国际合作。, 百拇医药(胡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