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缅怀学习
编号:12493278
卓尔不群卓然自立 ——缅怀陆广莘老师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220期
     国医大师陆广莘老师驾鹤西去已3个多月。作为学生,我们深深怀念这位和蔼、博学、睿智的老师。

    陆广莘自1945年弃工学医,师从陆渊雷、章次公、徐衡之等中医名家,深得诸师真传。他终生不忘先师之训示:“道不远人,以病人之身为宗师”;“欲求(中西)融合,必先求我之卓然自立”。从医64年,殚精竭虑,勤学不倦,即使在患病期间仍手不释卷,对中医事业费尽心机,诚为一代名师,诚为我们学习楷模。斯人已逝,但其高尚医德、严谨学风永远激励我们去不断探索、发展、发扬中医事业而奋斗。古人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陆广莘常教诫我们:“医乃仁术”,学医必先修德。正如《大医精诚》指出:“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近十多年来,我们时有机会在他身边侍诊。病人不分贵贱,不论亲疏,均一视同仁,尽己之力去关心每一位病人。有好几次来广州,他不顾80高龄及旅途劳累,一定要在周日赶回北京,原来他是不想让周一门诊不少远道而来求医的病人失望。
, http://www.100md.com
    对于同事,陆广莘更是关爱有加。他自述在上世纪70年代,科里有一个升一级工资的名额,当时非陆广莘莫属。但他却主动把名额让给了一个比他更困难的同事。此后十多年,陆广莘的工资一直没有升过,他的老伴对此事无半句怨言。《淮南子·主术训》所谓:“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陆广莘以自己日常的言行在向我们诠释着什么叫“智”和“仁”。

    陆广莘天资聪颖,师承多位名医,终生勤求古训,勤于思考,学贯中西,故能登高望远,所以他的许多观点都是超前的,为此常自称为“少数派”。早在1963年就发表了“王履医学思想”以及“命门学说源流考”。他发现其主旨在于批判以邪为本的消极疾病观和以工为本的对抗疗法。提出中医治疗重在提高人体本身的免疫及屏障功能,犹如天花的消失。并不是消灭病毒的结果,而是依靠人体完全的免疫反应以及群体人工免疫的结果。此一思想一直贯穿在他此后的临床实践中。

    2008年10月广东省中医院外科收治一名红斑性肢痛症的17岁患者嘉嘉,己辗转省内外多家大医院治疗一年多,但收效甚微,病情不断加重。入院后我们也对此病人无从下手。我到北京当面请教陆广莘。陆广莘旁征博引,并不单纯囿于一方一药,最后建议采取从肝论治,解郁为主的思路,让我豁然开朗。经中西结合治疗,嘉嘉的病情短期内得以控制,而最终治愈。可见陆广莘己至“智慧医”而“道德医”的层面。其深邃的洞察力已非一般人所能及。
, 百拇医药
    陆广莘等中医界名家早在21世纪初就敏锐地意识到中医的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严重状况。中医界十老共同扛起了中医传承发展的大旗,陆广莘也以70高龄而义不容辞地在广东省中医院开展了打破地域限制的师带徒模式。医院给了我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跟中医名家学习。目前这种“集体带、带集体”的中医传承模式已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对于中医界,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2013年是广东省中医院成立80周年。当年9月我到北京探望陆广莘,陆广莘抱病欣然为我院亲笔题写贺词:“中医圆梦:‘神气应’。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现在,陆广莘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但作为中医人,有责任和义务把中医发扬光大。怆留下的一百多篇不乏原创性思维的学术论文是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愿中医界同事群策群力,学好中医,发挥中医特色,更好地为全人类服务,不辜负中医前辈们的期望。

    愿国医大师陆广莘在天之灵安息。, 百拇医药(谭志健 黄学阳 广东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