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5 > 生活百科类图书书籍 > 正文
编号:12517617
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pdf
http://www.100md.com
《幼儿教育之迪士尼乐园小百科》(更新完毕)
第1页
第2页
第42页

    参见附件(394KB,136页)。

    中 文 名:幼儿教育之迪士尼乐园小百科

    资源类型:文档资料

    资料大小:1.34 GB

    语 言:中文

    地 区:大陆

    类 别: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之迪士尼乐园小百科 简介:

    幼儿教育之迪士尼乐园小百科

    《幼儿教育之迪士尼乐园小百科》有關恐龍家族的書/ 恐龍是紫色.黃色還是綠色的呢?恐龍是滿身尖刺.可怕

    《幼儿教育之迪士尼乐园小百科》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分析透彻,适合要成为妈妈的女士。

    幼儿教育之迪士尼乐园小百科

    引言

    一、创造性能不能教?

    二、能不能用左手写字?

    三、要不要投自己一票?

    四、老师能不能有错别字?

    五、要不要教育孩子什么

    六、到大学阶段才做学问吗?

    七、教育要不要平等?

    八、要不要惩罚孩子?

    九、几个值得思考的教育观念问题

    十、几个值得思考的教育体制问题

    后记

    引言

    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

    ――一个古朴的水桶定理

    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中,选修教育专业的不多,坚持读完的更少。

    说来有点儿俗,我选修教育专业的动力,来自那个插队时还似懂非懂的"水桶定理"。

    农伯说:"小黄,其他可以了。还是弄弄最差那块桶板…"

    20年后,远渡重洋来到美利坚合众国"洋插队"。教授说:"Mr.Huaflg,还是选修过去、现在或将来

    都可能在影响或者决定性影响贵国发展的有关专业吧……"

    20度春秋,浩海如烟,竟然时空交错,殊途同归,还是周旋于那块最差、最短桶板的深造哲理。

    1993年拿到博士学位至今已五年有余,小"洋"楼有了一栋,虽不是豪宅,也占地近六市亩。

    有初通风水者耳语:此宅很有点风水,四已得三――"前有横流"门、溪,"后有靠山";"左有青龙

    "(道路),只缺"右有白虎"。

    妻问:"什么是白虎?"

    此君狡黠一笑:"Excit Question!"

    博得众人哄堂。

    后来把服役多年的道吉轿车换成凯迪拉克,教授们就有人半椰输半赞叹为"美国梦"。

    但我自己心里常常有点莫名其妙地不安!

    一天夜里,梦回插队时群山中那树碧波湖湖的水库,我在光着身子"泼鱼"――当地一种捉鱼的方法

    ,即围堰般围好一小片水,将堰中之水一桶一桶地"泼"到外面,直到堰内的水差不多干了,才抓那些活

    蹦乱跳的鱼儿。不管堰堤围得多好,漏水总是难免的,这样"泼鱼"的多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而且泼水

    的桶一定要好。不然,漏进堰堤的水比拨出去的水还快还多,就永远别想抓鱼了。

    那夜的梦中,鱼儿都蹦裆了,水就是泼不完……

    猛一抬头,只见户主阿奇在笑。

    再一低头,发现手中的桶桶板参差不齐,根本盛不了水。

    于是,我醒悟了,那个促使我选修教育专业的原动力常常暗地里作弄我,搅得我不能安宁。

    又于是,这种内心的不安成了一股骚动,进而变成一种冲动!我想为曾经养我育我的那片土地写点

    东西,写一本有关教育的小册子。

    怎么写呢?

    在美国流传着一个笑话。

    有个美国人,大概还是个学者,访问中国一个月,回来写了一本关于中国的书。

    他第二次访华,待了三个月,这次只写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

    后来,他又到了中国,一待就是一年,返美后竟然没有提笔写作哪怕只言片语。

    人们觉得奇怪,怎么会待的时间愈长写的东西愈少?

    此公意味深长地笑笑,才说:"当你对某个事物了解得越多,你会越发感到自己了解的太少。我在

    中国待了一年,我发现中国文化是那样博大精深,反而觉得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太渺小、太肤浅,以

    致无从下笔。"

    我总觉得这个笑话是在说我。

    刚到美国时,应邀作演讲,最喜欢听众提问关于中国教育的问题,什么中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是在起

    跑线判决学生,而美国高教是在终点线判断学生;什么中国的教育观念崇尚父母与子女般的师生关系

    ,而美国的师生形同路人……

    更多精彩图书尽在<爱书吧藏书阁>(http://www.ibookba.com/)

    更多精彩图书尽在<爱书吧藏书阁>(http://www.ibookba.com/) 说的滔滔不绝,听的津津有味。

    但是当我对中、美教育比较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入,研究得越系统,越不知道怎么回答美国听众的

    提问。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在美国学校都那么出人头地?

    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落后?

    如果说美国的教育很好,为什么留学生的孩子一旦回到中国就根本无法跟班?

    如果说美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美国是公认的科技强国?

    越了解得多,越研究得深,就越感觉答案不全面、不系统、不深入,就越欲言又止,欲罢不能!

    越想找一个全面系统的答案,就越觉得没有找到答案。

    1982年,我大学毕业留校当老师。按要求,设计了有关课程的教案。

    有一位热心的教授看我的讲义后,表示满意。但很语重心长地指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是我多次对传统理论提出质疑,但不少地方只有质疑,没有答案。特别是作为一个老师,对学

    生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是答案……"这不好!

    第二是讲义中有错别字,过去是学生可以有错别字,当了老师就不允许了!特别是要板书在黑板的

    ,一定要谨慎!

    老教授对我的厚爱是显而易见的,我诚惶诚恐地表示自己的深深感激,并作了修改。

    到美国之后,我发现多位教授对我的提问让人难以置信地回答道:

    "我不知道!"

    "我无法回答你!"

    有一次,我对一个问题穷追不舍,一位我十分敬重的知识非常渊博的教授稍有愠色地抬起眼睛对视

    着我,说:"我已经告诉你啦,我不懂!"

    我的一位博士论文审查委员会的教授更是坦诚:"我一向对哲学感到头痛,你今天对'我'和'自我

    ','无意识行为'与'有意识行为'这两组概念的纵横交叉坐标的哲理论述,还有'概念'和'观念'的异同分析

    ,让我又一次感到自己的哲理思维成问题……"

    只有神才是完美的,但尘世间没有完美的神。

    我不是教育理论权威,我没有自己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的实验,对许多教育问题也找不到完整的答案。但我有不解的惶惑,有百思后的疑问,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真实的思考。

    我想把我的不解、疑问、经历和思考写成一本小册子,与我大洋彼岸的同胞交流!

    有人问我:"这是不是不求结果,只求过程?"

    我想起了那位我十分敬重的知识非常渊博的教授稍有愠色的眼睛。

    没有过程哪有结果!?

    有"不懂"才会有"懂"!

    没有启疑哪来解惑?

    中国的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但中国高校从来没有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这是不是

    中华民族的一个"百慕大三角区"似的迷惑?孩子的创造性能不能由老师来教?有了计算器,还要不要背

    九九表?……

    但愿有人能沿着这个探索过程,最终找到一丝半缕的结果!

    我无意把这本小册子写成让美国教授都头痛的哲理论著。

    我有跨文化的经历和自己独特的视角:我在中、美两个不同的教育体制中读过书,教过书,研究过

    教育理论。

    我想把我这些年来的疑问、对比和思考,用我和我的家庭的亲历和见闻平白地叙述出来。

    更多精彩图书尽在<爱书吧藏书阁>(http://www.ibookba.com/)

    更多精彩图书尽在<爱书吧藏书阁>(http://www.ibookba.com/) 让中国的老师、孩子和家长们一道参与这个"启疑"的思考过程!

    更多精彩图书尽在<爱书吧藏书阁>(http://www.ibookba.com/)

    更多精彩图书尽在<爱书吧藏书阁>(http://www.ibookba.com/)一、创造性能不能教?

    一、创造性能不能教?

    尴尬的问题

    能不能在课堂上"教"创造性?

    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别扭。其实,这个问题的原始提法是"美国的老师是怎样教孩子的创造性的?"

    也就是说,问题不是能不能教?而是怎么教?

    要回答"怎么教创造性"?必须先回答"能不能教"的问题。因此,我把问题变为"创造性能不能教?"

    希望读者在往下读之前,先思考一下"创造性能不能教"这个问题。如果能教,为什么?倘若不能

    ,为什么不能?然后,再带着自己的答案或想法读下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94KB,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