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542317
马健文:收到诅咒信息你会被迫转发吗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13日 网易健康《健康大家》
马健文:收到诅咒信息你会被迫转发吗
马健文:收到诅咒信息你会被迫转发吗

     类似的“不转发就倒霉”的诅咒式信息不时在网上、QQ群、朋友圈内流传。收到这种胁迫式的“逼转”信息,很多人都很愤怒,但有些人又觉得不转发心里不舒服。这类诅咒信息为何会给我们带来心理压迫?

    “看完后请转发给20个人,15天后,你会遇到幸运的事情,否则将会有厄运降临。”类似的“不转发就倒霉”的诅咒式信息不时在网上、QQ群、朋友圈内流传。收到这种胁迫式的“逼转”信息,很多人都很愤怒,但有些人又觉得不转发心里不舒服。这类诅咒信息为何会给我们带来心理压迫?

    【现象】来自朋友圈的“诅咒信息”

    “6日内不转发,家里的亲人就会被病魔缠身”、“非常灵的信,看完后请在4天内转发给20个人,15天后,你会遇到幸运的事情,否则将会有厄运降临。”类似的“不转发就倒霉”、“不转发死全家”等诅咒式信息不时在网上、朋友圈内流传。
, http://www.100md.com
    “看了真是心里堵得慌!”喜欢玩微信的肖小姐说,这类信息往往前半部分内容很温馨,祝福亲情、友情、爱情等,但最后免不了来一句不转发会有不好的后果之类。遭遇强迫转发信息,一些人难以克服心中的顾虑,不情愿又不得不按照诅咒内容转发信息,让更多人陷入尴尬。肖小姐说,她就曾因转发带有诅咒的信息被朋友骂,但此后收到类似信息有时还会转发,其原因是终究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特别是当信息涉及家人时,心理防线很脆弱,一方面对发信息的人很愤怒,一方面又担心不转发真的会带来什么厄运。

    【解析】“诅咒信息”利用了人性的什么弱点?

    其实,这类连环的“诅咒信息”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还处于手写信年代,人们收到的多为手写的“诅咒信”,信中表示,若不把信重抄10至20遍转寄出去,就会遭到天灾人祸。如今身处网络时代,这样的游戏却还在流传,经久不衰。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诅咒信息”利用的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这是一种非常古老而原始的恐惧。生活事件的发生存在随意性、偶然性,使得我们难以把握,这正是人类生存的不安全感来源。而这类信息涉及的通常是人们关注的事情,提出的假设击中人们的痛点,比如事业不顺、健康不再、家人将受到伤害等。内心足够强大、踏实的人遇到这样的信息会一笑置之。内心不够强大的人就很容易当真,如果不转发这些信息,就会产生焦虑的感觉。
, http://www.100md.com
    与此同时,化解这种假设付出的成本很小——只要动动手指转发一下就行了,于是便会有很多人从众,以此减轻心理压力。但是,当成本提高时,比如需要你付出一定的金钱才能化解假设时,这个游戏多半就不灵了。

    讨厌这类信息 为何还会转发?

    实际上,转发“诅咒信息”的心理机制与某些心理障碍的成因有相似之处。强迫症患者就是通过一些仪式性的行为,比如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等,来回避内心某种不安的感觉。而转发“诅咒信息”,也相当于一种仪式性的行为,这类似于原始社会里用一套复杂的宗教仪式来祭祀神明,作为规避某些生活风险的保障手段。但与宗教对人的帮助不同的是,转发“诅咒信息”的人们信念是摇摆的,做完之后还有愤怒和自我谴责的痛苦,这与强迫症等神经症的心理冲突是相类似的,所以这无异于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灵游戏。

, http://www.100md.com     德国著名的心理治疗专家弗里兹·李曼在《直面内心的恐惧》一书中提到:多少年来,科学家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宗教家及修行者禁欲苦行,思想家从哲学思维中探寻,但都没能成功地完全驱除恐惧。但因为前人的努力,如今我们比较能够容忍恐惧,有为者把它转化为一种促进成长的沃土。也就是说,为摆脱这种内在的生存恐惧所做的努力,可以转化为人类源源不断的生产力和创造力,人类文明的很多次突破,都源于与这种原始的恐惧做斗争。

    难以一笑置之 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

    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诅咒信息”?这有赖于我们如何面对内心的不安。内心笃定者很容易对这类信息置之不理或轻松删除,而为此纠结愤怒或总是不得不转发的,往往内心有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我们或许可以从人类文明史中汲取灵感——解决恐惧的根本是直面恐惧!我们可以试着寻找内心原生的原始恐惧和不安,进而去改变那个充满矛盾和不安的内在自我。
, 百拇医药
    以下几个方面,有可能是让我们内心存在不安全感的根源:

    1.早年不够安全的生活经历。比如家庭环境差、亲子关系不良或其他让我们缺乏踏实感的生活体验(颠沛流离、不断转换学校等)。

    2.现实中不称心的生活际遇。比如生存、工作压力大,家庭、人际压力大等。

    3.体验过某种突如其来的重创,使得对生活的稳定性缺乏信心。

    4.拖延。存在太多没有达成的愿望,却缺乏行动力和执行力,进而转变成一些潜在的焦虑。

    5.过分依赖某些人或事,使得内在的自我感到缺乏控制力,显得虚弱无力。

    去面对这些问题,才是解决内在恐惧的根本。比如去原谅给我们带来苦难的人、去接受现实的不确定、更努力并有计划地改变自己的现实处境、摆脱拖延症让自己变得更富有执行力,逐步脱离对某些人或事的过度依赖等。

    但若我们不知从何开始去迈出改变内心的第一步,或对某些过往感到难于面对时,可以考虑寻求亲朋或专业人士(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本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