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40962
“过早死”一年夺命300万国人健康寿命不应“少十年 ”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2日 中国妇女报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表报告称,每年有超过300万中国人在70岁前死于心脏病、肺病、脑卒中、癌症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70岁前的死亡被定义为“过早”死亡,近20年间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了8.6年,但是健康寿命仅为66年,比发达国家少了10年左右,大多数人的最后十年是生活在被病痛折磨的阴影里。数据显示,九成国人健康素养不达标,知道定期体检并懂得利用体检数据的人少之又少;膳食不合理、运动不当、不良生活习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极其普遍。国人预期寿命的延长并未增加健康寿命,再一次提醒,是时候该反思我们的健康观念了;要延长国人的健康寿命,就要先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养成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 本报记者 王凯

    世界卫生组织1月19日发表报告称,每年有超过300万中国人在70岁前死于心脏病、肺病、脑卒中、癌症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世卫组织将70岁前的死亡定义为“过早”死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每年全国死亡人口约为970万人,这其中还包括320万的非正常死亡人口,不难看出“过早死”比例惊人。

    和“过早死”相比,人们对“过劳死”似乎更为熟悉一些。近年来,新闻中不时传出名人英年早逝的消息,歼-15总指挥、沈飞董事长罗阳,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画家陈逸飞……无不令人感叹生命的无常。与“过劳死”不同,“过早死”在很多人看来并非“无常”,细想身边的亲朋好友、同事邻居,五六十岁病逝的可谓比比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余少祥认为,“过劳死”从来不是临床医学病名,而是属于社会医学范畴;而“过早死”则是因为基础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通过预防和控制完全可以将现有状况改善甚至遏制。

    慢性病、癌症已成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

    与世卫组织报告同期发表的名为《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系统分析》的报告指出,美国华盛顿大学将1990年~2013年全球各地240种死因的死亡率进行研究后发现,中国人在过去的20年中,慢性肾病、老年痴呆症和肺癌致死率翻倍增加,其中慢性肾病致死率上升147%;老年痴呆症致死率上升121%;肺癌致死率增加103%;中风成为70岁及以上人群最主要的死因;慢性病攀升、癌症高发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

    实际上,以上数字并没有夸大中国各类非传染性疾病发病以及致死比例。以癌症为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世界癌症报告》确定,中国新诊断癌症病例为307万,占到全球总数的21%.8,年死亡人数220万,占到全球癌症年死亡人数的26.9%。而中国国内统计的数据还要高,且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不仅是癌症,包括糖尿病以及各种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在内的重大疾病,中国在世界上的发病率都位居前列。

    国人预期寿命虽延长8.6 年,但健康寿命比发达国家少了10年

    令人欣喜的是,20年间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了8.6年,远超世界平均水平。上述分析报告指出,中国人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90年的66岁延长到73.5岁,女性从70.2岁延长到80岁。

    但根据2010年联合国开发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健康寿命仅为66年,比发达国家少了10年左右。预期寿命只代表生命的长短,并不意味着活得健康,以平均寿命76岁计,大多数人的最后十年是生活在被病痛折磨的阴影里。

    成倍增长的慢性病致死率以及维持不长的健康寿命,反映出我国居民健康观念和健康素养并不高,“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结果”显示,九成国人健康素养不达标,知道定期体检并懂得利用体检数据的人少之又少;膳食不合理、运动不当、不良生活习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极其普遍。

    根据社会学定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一般包括不健康的卫生方式、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不健康的行为方式。

    因此,要延长国人的健康寿命——即保持身体健康、无疾病缠身、不靠药物维持生命,就要先从改变我们的健康观念开始。

    12大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占了几个?

    1.极度缺乏日常体育锻炼,特别缺乏让心跳加快和流汗的运动。一项针对白领的健康调查显示,在932名受调者中,只有10%的人每周有固定时间锻炼,68%的人选择了“几乎不锻炼”。

    2.缺乏主动体检。调查显示,在 932人中,有219人从来不体检。并且很多白领对“体检”心存恐惧,总是不愿意面对公司提供的这项“福利”。

    3.有病不求医。有三分之一的人不理会身体的小毛病,以致酿成大病。

    4.酗酒、吸烟。大量酒精会杀死大脑神经细胞,长此以往,会导致记忆力减退,还可能引起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对女性而言,吸烟的危害更多,烟草中的尼古丁能降低性激素的分泌量,引起月经失调。每天吸烟一包以上的女性,发生月经失调的几率是不吸烟女性的3倍。

    5.作息时间不规律。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多数喜欢熬夜。睡眠减少会导致控制食欲的荷尔蒙分泌失调。同时睡觉少的人更易疲劳,因此锻炼更少,吃得更多。

    6.长期食用含有亚硝酸盐食物。如腌制、熏制、烧烤、油炸、霉变食品等,癌症的高发与此有关。

    7.不吃早餐,三餐饮食无规律。长时间的不正常饮食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和胃病。

    8.经常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这样往往容易导致体重严重超标。

    9.久坐不动。面对电脑、电视时间过久,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

    10.性行为过早,性伴侣过多。病毒感染与此有关。

    11.与家人缺少交流。常感身心疲惫,但很少与家人交谈,心理健康大受影响。

    12.闭门关窗。不少人认为城市空气质量差,灰尘多,因此喜欢将房间门窗紧闭。事实上,人们在室内不断地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会使空气中的氧含量越来越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表示,不良生活方式导致了2/3的慢性病。专家指出,世卫组织的上述报告,以权威卫生组织发布的形式将“过早死”的概念引入,再一次提醒国人,只有高度重视全民健康,通过普及基础医疗卫生和加强全民健身以及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降低一些重大疾病的发病率,才能从整体上减少国民“过早死”的数量。

    相关链接

    健康生活要从点滴做起

    好习惯延长健康寿命。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主任曾强建议,做到以下几点利于延年益寿:一日三餐应规律,并保证食物多样化,少在外就餐;保证良好睡眠和愉悦心情;戒烟限酒;选择适合的运动并长期坚持;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中风信号。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崔丽英指出,远离中风最关键的是预防,除保证健康生活方式外,还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肥胖者尽早减重,保持情绪平稳。老人一旦出现脸部、肢体麻痹或无力,说不清楚话、流口水、行走困难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不给肾脏添负担。中华医学会肾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香美院士指出,预防肾病应坚持低盐、清淡饮食;不暴饮暴食;适当多饮水,不憋尿;坚持锻炼,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避免滥用药物。

    拒绝烟草预防肺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教授李峻岭表示,要想远离肺癌,要拒绝烟草和二手烟;使用环保装修材料,避免室内污染;天气好时常开窗通风,空气质量不佳时出门最好戴口罩;炒菜时一定要打开抽油烟机,保持厨房良好通风。

    常动脑防老年痴呆。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表示,老人出现认知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阿尔茨海默症,预防建议是老人多用左手吃饭、刷牙、梳头等,培养动脑的兴趣爱好;二是血管性痴呆,由脑供血不足导致,控制好血管病变是关键。 (晓建)

    这些小习惯也是长寿秘方

    ■ 苹果

    有些被人们熟知的良好生活习惯(经常锻炼、远离烟草和保持体重等)能延长寿命,还有一些习惯则容易被忽视。美国“健康”网站近日对延长寿命的12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进行了总结。

    1.喂养一个带皮毛的宠物。发表在《循环期刊》上的研究成果显示:有柔软皮毛的宠物有助于主人活得更长。研究者认为,养狗和养猫会让主人保持身体活跃,降低了患心脏病的风险。此外,经常抚摸宠物柔软的皮毛,还有减压的作用,进而降低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性生活规律。性生活是延长寿命最愉悦的方式。多项研究表明,性高潮次数与长寿之间存在关联。性生活不仅能让人感到愉悦,还使人体上的每一块肌肉得到了锻炼。性生活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减轻压力,甚至控制食欲。建议每周2~3次性生活,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3.饭后用牙线。用牙线清洁牙齿不仅能清除陷入牙齿缝隙的食物,还能去除口腔细菌,避免硬化后形成斑块。许多研究显示,口腔细菌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关联。美国牙科协会建议人们每天至少用牙线清洁牙齿一次。

    4.把坚果当零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成果显示,与不经常吃(或根本不吃)坚果的人相比,每周食用几次坚果的人死亡风险会降低。这是因为,坚果富含抗氧化剂、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它们有助于降低患上心脏病的风险。生活中可以把腰果当作零食来吃,把剁碎的核桃加入色拉,把杏仁搅拌到酸奶里。但坚果热量较高,每次不要超过28克。

    5.生活有长远目标。不论年龄如何,找到生活的意义有助于活得更久。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发现:生活目标感较强的人死亡率更低,因为他们更愿意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和生活所产生的积极效应上,而不是去过分追求每一个细节。

    6.晨起后喝咖啡。研究表明,喝咖啡能降低人们患上很多慢性疾病的风险,如糖尿病、认知障碍症。需要注意的是,咖啡因会引发焦虑和失眠,扰乱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要适量饮用。

    7.睡眠香甜。多项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死亡风险之间存在着关联,为保证每晚7个小时高质量的睡眠,应当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周末也不能松懈。

    8.远离含糖汽水。饮用含糖汽水与体重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和抑郁症之间存在着相关性。此外,发表在《美国公共卫生杂志》上的研究成果表明:含糖汽水摄入量与人体端粒长短存在关联,而端粒长短和细胞老化有明显关系。

    9.每天喝点葡萄酒。荷兰研究者发现:与完全戒酒的人相比,每天喝点(不到一杯)葡萄酒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较低。每天饮用酒精少于20克的人死于各种病因的可能性会下降36%。然而,饮用啤酒、鸡尾酒和烈性酒却没有这样的效用。

    10.每天跑步5分钟。一项新研究表明:每天仅需要跑步5~10分钟就能将人们死于心脏病的风险降低58%,总体死亡风险下降28%。即使跑步速度迟缓,也能获得这样的功效。能把跑步的习惯坚持6年以上的人受益最大。

    11.食用大量鱼肉。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的研究成果表明:血液中欧米伽3脂肪酸(存在于鲑鱼、长鳍金枪鱼、鲭鱼和鳟鱼中)含量最高的人比含量较低的人平均多活两年多。建议人们,每周至少食用2份100克的鱼肉。

    12.参加志愿者活动。发表在英国《公共卫生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人死亡风险会下降20%,他们较少会患上抑郁症,对生活质量更为满意,总体幸福感更强。因此,伸出援助之手会获得双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