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信息
编号:12539469
严厉打击依附中医的诈骗行为 治理医托功夫还在严打外
http://www.100md.com 2015年7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要严厉打击依附中医的诈骗行为

    据报道,北京警方近期侦破特大“医托”诈骗案,抓获涉案嫌疑人150名,其中“医托”80余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60余名,而这些人主要集中在如慈睦国研中医院、北京京城国中医门诊部、子安堂中医诊所、中豫丹草中医院门诊部、俊丽中医门诊部等多家中医医疗机构。

    我们知道,“医托”就是医疗骗子,不同于常规的广告推销人员、产品销售人员,他们主要通过欺骗手法引诱患者或家属到一些医疗机构就医,带有明确诈骗目的。而上述医疗机构挂着中医招牌,本应发扬国粹、展示中医良好的技术手段,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却做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非法生意。其危害不容小觑,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医疗卫生秩序,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而且鱼目混珠、混淆视听,可能挫伤民众对中医的信心。

    依法取缔“黑诊所”、非法医疗机构,严厉打击“医托”固然大快人心,但要真正杜绝依附中医的诈骗行为,四个问题不容回避:一是这么多的医托、医疗机构缘何总要与中医联系在一起,中医在他们的手里如何成了谋取不义之财的砝码;二是这些医疗机构有无正规的行政许可,是黑诊所、黑医院还是具有正规医疗资质;三是为什么这些医疗机构只能依靠医托或行骗来发展;四是社会群众为何缺乏基本的辨识能力而会轻易上当。
, http://www.100md.com
    细细分析,这些机构挂着中医招牌无非是利益作祟,他们利用中医行骗从某个角度也说明了中医在社会上的认可度。百姓信中医,骗子才有了市场。“医托”充分把握了患者和家属信中医、有病乱投医、迷信专家、迷信灵丹妙药的心态,让一些不清楚情况的群众上当受骗。依靠“医托”招揽病人,也充分暴露出这些诊所、医疗机构的投机心理,只为赚钱而不顾社会良知和道德,甚至违法犯罪。这些机构因为得不到知晓内情的区域周边群众的支持、信任,于是走上了欺骗外地人的道路。

    患者医学知识的匮乏、对专家的迷信和有病乱求医的心态被不法分子利用,不仅危害了患者的健康,加重他们的负担,长此以往也将影响人民群众对中医的信心。所以,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医托”行为,不论是具备资质的医院还是“黑医院”“黑诊所”,也不论这些执业医师是否有真才实学,只要欺骗行为属实,都必须坚决予以取缔和打击,决不能手软。

    医托是医疗资源短缺和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畸形产物。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有很多渠道去识别欺诈和“医托”行为,对于患者们来说,需要主动学习一些基本的医学、法律常识。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来说,则应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正规中医医疗机构的规范化运行和管理,进一步支持正规中医医疗机构拓展业务、扩大在群众中的影响力,通过正规军来占领空间,教育群众认识真正的中医、中药;另一方面要对涉案的非法医疗机构和违法人员坚决打击,让“医托”和违法机构无处遁形;更重要的是,要畅通信息反馈、收集渠道,在群众中织就罗网,及时发现、及时消除依附中医的诈骗行为,发现一起打击一起,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中医的正面形象,保护群众利益。 (孟长海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百拇医药
    治理医托 功夫还在严打外

    “医托”由来已久,着实可恨又可恶,受骗者大多是外地或农村来的患者,因为人地两疏,求医心切,稍不注意就上了当。

    “医托”的社会危害不小,既损害患者切身利益,扰乱医疗市场秩序,又败坏医疗行业声誉。然而,为何“医托”现象多年来“久打不绝”,陷入“屡打屡现”的怪圈呢?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一方面是因为“医托”本身很狡猾,他们多以团伙的形式行骗,而且呈现出“一条龙”的发展趋势,即使被抓住,取证也比较难;另一方面,“医托”问题的处理涉及卫生、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打击难度大。

    “医托”纵然可恶,但若没有背后的不法医疗机构、黑心医院为其提供利益空间,也没有生长的“土壤”。“医托”乱象的背后,其实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医疗信息的不透明,相关咨询服务的滞后,使得患者缺乏有效的就医导向,在失去判断依据之下上当。因此,这些年来“医托”一直都有其生存空间,而且愈来愈猖獗。
, http://www.100md.com
    由此看来,铲除“医托”这颗寄生在医疗体系上的“毒瘤”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仅仅依靠摧枯拉朽般的“运动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出“组合拳”。

    首先,必须从严从重予以打击,决不容许各大医院周边有“医托”生存的空间;同时还要逐渐实行医院责任倒查追究机制,对同谋的医疗机构进行查处。此次北京警方打击“医托”诈骗犯罪力度之大足以给各地此类执法起参考作用。

    其次,治标的同时必须治本,治理“医托”功夫还在“严打”之外。解决问题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想方设法让“医托”没有市场、没有获利的渠道。一方面,针对外地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各大医疗机构应当主动作为,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包括利用网络,把“门诊建在网上”,积极为外地患者释疑解惑。同时,各大医疗机构还应当将拥有专家资质的医务人员在网上公开,让患者在网上就能查询到相关专家的专业特长、资质和出诊信息,当外地患者遭遇“医托”时能够鉴别真伪,进而让那些与“医托”勾结的“伪专家”显露原形。
, 百拇医药
    另一方面,还应当积极寻求如何有效推进公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只有从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中找到、找准改革的着力点,构建起符合市场经济的医疗卫生体制,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同时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并真正落实到位,才能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如此,“医托”也就会不攻自灭。 (廖海金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食品药品监管局)

    “医托”韭菜 怎样割尽

    医托傍上小医院、黑诊所,把病人忽悠过去后,几十元成本的药卖到上万元。近日,北京警方侦破一起特大医托诈骗案,抓获涉案嫌疑人150名,其中医托80余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60余名。

    打击医托,不是自今天始。为啥和票贩子、号贩子一样,打击过后他们总能“春风吹又生”呢?
, http://www.100md.com
    先让我们慢动作回放一下行骗戏码,看看骗术究竟是怎样奏效的:先搭讪,再推荐医院,伪装病友说得了同类病就在某某医院治好的,看完病后诊所还通过电话回访、邮寄药品等方式继续骗取钱财。看着简单,内有玄机——

    病人的信息劣势是第一个空子。上当受骗的多是外地来瞧病的,去哪个医院看病,哪个医生好,往往两眼一抹黑。跑去大医院一看,号挂没了,也不知找谁咨询。这时候有个热心的病友、老乡给你一介绍,溺水时候有根稻草,不由不伸手。

    缺乏相关医学常识是第二个原因。相信偏方治大病,于是病急乱投医。对于所谓的病友现身说法也没有抵抗力,更不用说,还有医疗机构人员的参与,“可信度”大大提高,结果着了骗子的道。

    大数效应,更是医托盈利的法门。现在患者警惕性也高,也存着小心呢,但是,由于基数太大,哪怕十个里面骗着一个,也不少赚。

    招数分析已毕,如何拆解呢?
, http://www.100md.com
    消除信息不对称是最关键的。预约挂号平台、医院医生情况等求医信息,得有良好的送达正路;正规的求医信息,必须容易得到。这一招如果使好,医托的根就断掉了。有大医院畅通的、反馈良好的发布渠道,谁去信一个鬼鬼祟祟的托儿?另外,不妨再学习一下银行防金融诈骗的招:在显著地方列出醒目的防骗警示。利用漫画、图片等通俗的形式,把案例、相关骗术介绍清楚了,就管用。

    对于病人及家属来说,也要提前查好相关情况,更要留根弦儿:哪有那么多老乡、病友正巧让自己碰上,哪有那么多偏方包治百病?别信巧事。

    打击绝不能手软。特别是参与其中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不可姑息,还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医疗机构平时要加强自查,卫生部门应时常监督、掌握情况,公安机关打击的手段应该更灵活。虽然韭菜割了一茬又长一茬,但只要割得勤,它就长不大,不是吗?(本文作者系人民日报社记者) (雅 婷)
, http://www.100md.com
    北京市发布公众就医提示

    近日,为配合公安机关依法打击“医托”违法行为,提高公众安全就医意识,保障群众健康权益,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就公众就医发布提示:

    一是对于自称是“病友”“患者家属“医院工作人员”等的陌生人搭讪,及其提供医师、医疗机构治疗疾病的信息不要轻信,理性看待各种渠道、媒体发布的医疗广告、医疗服务保健信息。

    二是仔细查看医疗机构的各项公示信息(含但不限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服务价格、药品价格、中药饮片价格),与其悬挂的牌匾、出具的票据等是否一致。

    三是仔细查看处方的药品名称是否公示,特别是中药饮片处方是否公开了各味饮片名称,价格是否与公示一致。

    四是就医后请保留好就诊的各项资料,包括门诊手册、处方、收费收据等。

    五是患者就诊前可登录北京卫生信息网查询医疗机构和医师的资质信息,登录北京卫生监督网查询就诊机构和医师的执业记录情况。

    六是患者在公共场所遇到类似“医托”的人员,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发现医疗机构存在公示信息不全、处方不公开等行为,请主动拒绝继续就医,并及时投诉举报。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