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服务
编号:12847984
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
http://www.100md.com 2015年8月10日 医药经济报
     抗组胺药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多年来,人们只重视抗组织胺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忽视了该药的不良反应,其实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非常严重的,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对心脏的毒性

    抗组胺药物也称为H1受体阻断剂,其中的阿司咪唑和特非那定在体内经P450酶代谢,成为活性代谢物。当这两种药物代谢受抑,如肝病或药物抑制P450酶系的3A家族时,可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尖转型心律失常,甚至在推荐剂量下亦可发生心律失常。故老年人、肝功能不全、低血钾、低血镁等患者要高度重视这类药物的应用。

    消化道反应

    口干、厌食、恶心、上腹部疼痛、便秘或腹泻等,是这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但在饭后服用可减轻消化道的不良反应。

    抑制中枢神经

    这类药物因对中枢神经活性强、受体特异性差,故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导致嗜睡、健忘、运动失调、复视、耳鸣、枕部头痛、呕吐等反应,其中,以苯海拉明和异丙嗪最为明显。个别儿童服用这类药后,可出现幻觉、不安及语无伦次等症状。因此,6岁以下儿童慎用抗过敏药物。此外,机动车驾驶员、高空作业者及机器操纵等特殊职业者,工作期间不宜使用这类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对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小,基本上无嗜睡的不良反应,可供选择。

    抗胆碱作用

    临床表现为口、鼻、喉发干,视物模糊。受抗胆碱作用的影响,青光眼或眼内压升高者应禁用;还可引起并加重伴随前列腺肥大的尿道症状,使排尿困难,产生尿潴留。

    对血液的影响

    抗组胺类药物还可引起皮疹、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休克、长期用药(6个月以上)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增加体重

    所有新型抗组胺药均有某些增加体重的趋势,其中以阿司咪唑、赛庚啶、酮替芬等较为明显。

    其他注意事项

    低血压、心悸、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患者慎用;新生儿、早产儿、哺乳妇女忌用。, 百拇医药(朱本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