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5 > 更多资料下载 > 正文
编号:12543384
[人体经络动力学理论].薛玉国.中英双语文字版.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第60页
第65页

    参见附件(2543kb)。

    人体经络动力学理论

    A Theory of Dynamics of Human Meridians

    薛玉国

    二○○八年

    致 谢

    经络动力学理论论文的发表,首先感谢理论物理学

    家、香港《新科技》杂志总编张亚鹏教授和美国《Journal

    of Accord Integrative Medicine》总编 Eachou Chen, MD,MPH, PhD 的支持。感谢国际生物流变力学权威、原重

    庆大学校长吴云鹏院士以及许多热心学者与在校大学

    生朋友的支持。

    薛玉国

    2008 年 6 月7 日 1

    编者按:薛玉国教授为揭开经络神秘的面纱,花费了数十年研究和探索,希望

    国家科技领导人安排年青一代科学家们鉴定薛玉国教授研究和创立的人体经络

    动力学理论,安排研究生们向薛玉国教授学习,请重视保留我国宝贵的科技知

    识的资源财产和爱护在科技史上中华民族自主创新的成果和荣誉。

    人体经络动力学理论破解经络之谜

    薛玉国(E-mail:xygcd@126.com) Xue Yuguo

    [摘 要] 作者为揭开经络神秘的面纱,经多年探索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模式。该

    理论着重应用系统论、电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量子力学等广阔领域系统地

    论证了人体经络的存在和经络“气血运行”的实质或规律[1~80]。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将

    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指经脉,犹如直通的径路,是经

    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指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经络,是经脉

    和络脉的总称。经络理论是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经过长

    期临床实验研究证实,针灸的功能及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对各种正常生理

    功能的调节或对一些病理状态改善。据世界针联2007年报道,目前开展针灸治

    疗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40多个。

    经络的实质是什么?经络学说已被世人列为当今世界的科学之谜。

    1、经络实质探索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经络学说为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医书中就有关于

    经络系统的详细记载,其中尤以《内经》为最。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医

    书《帛书·经脉》中记载有十一条经脉。1993年四川绵阳永兴镇出土《人体经

    脉漆雕》描绘有十条经脉,皆为西汉时期形成,年代远远早于《黄帝内经》的

    成书年代。到了 20 世纪50年代,我国医学家在针灸可以缓解疼痛的基础上, 2

    根据经络学说首创针刺麻醉术,从而震惊世界医坛后,有关经络研究便日益活

    跃了起来,新学说、新观点层出不穷。至于经络究竟是人体的什么结构,它的

    本质又是什么等问题,千百年来,历代无数医家对此穷究细考,学说众多。20

    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关于经络生物物理学研究取得了系列新成果。《健康报》

    1990 年 2 月 10 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综合报道,我国科学工作者对循经

    皮肤病346例478条,包括25个病种,90%以上线性皮肤病的分布都具有循经

    特点。对循经路线的理化特性如循经红外线辐射轨迹(IRRTM)、循经电、磁、光、声发射、同位素示踪、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以及液晶和热像图摄影等大量

    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经络的客观存在。X 线、CT、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单光

    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质子激发荧光

    (PIXE)、激光扫描共聚显微镜(LSCM)、电磁波干涉图、数字人等技术及计算机

    信息处理等系统在研究经络实质方面发挥了作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科

    学工作者在20世纪80~90年代已作了近20多万例循经感传(经脉现象)普查

    及大量非眼识别过程出现的感传现象的调查,证实经络是存在的。对经络实质

    的研究,科学家各自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至今50多年来,国家投入

    了大量人力、物力,耗费了多少精力和心血,材料很丰富[1~40]

    ,还是说不清楚。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曾多次建议,一定要用人体巨系统和人与环境形成的超

    巨系统观点,应用系统科学的观点,研究人体经络才能最后解决问题[38]。

    2、经络之气是什么

    大约从五千年前人类对“气”就有较多传说,到了《黄帝内经》就有了较

    多论述。到了1979年,我国女科学家顾涵森第一次在著名气功师林厚省医师的

    劳宫穴测到波长 2~25μ m,频率为 0.6~0.9Hz,功率为数微瓦呈随机脉冲状

    脉动的红外线之后,又发现了静电、低频磁、微粒流等,成为揭开“气”的本

    来面目的重大线索[13]。关于“气”的概念,除了中医理论有较多的论述,有的

    认为“气”是声波、电磁波、孤子波、激波、磁声波、磁流体力学波、Ca

    2+

    波、NO 等。 Ca

    2+

    振荡现象在细胞水平的所有部位均可观测到。有的认为场是“气”

    或者说“气”是场;“气”是生物电;“气”是神经冲动传导;“气”是辐

    射场;“气” 是玻色子;“气”是物质流和能量流;“气”是生物等离子体;“气”

    是信息传递;“气”是共轭体系的π 电子;“气”是机体宏观量子效应以及气

    的量子场论等,众说纷纭[41~46]。用近代物理学的语言,可以说宇宙万物的 3

    差异就在于同“气”的运动形式相应的量子态的不同而已。早在两千多年

    前《黄帝内经·素问》经络论就论述经脉之见有五色各异,五色为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经络之色变无常[43]。用近代量子力学的语言表示,即经络气的传输为不同能量的粒子、量子或信息的传输。为了简化,或近似

    的描述,我们把复杂的经络气血运行广义定义为粒子(低能粒子)、量子或信

    息的传输。或者说气即信息,气就是以物质流和能量流为载体的信息。在经

    络之中传输的粒子、量子或信息为经络之气[46~49]。经络是人体组织细胞间质和

    生物大分子网络结构为载体的粒子、量子或信息传输调控系统。

    3、经络气血运行的载体

    经络气血运行或传递信息的载体是什么?生物体中离子转移和电子传递产

    生生物电流和磁场,生物体和细胞间可利用生物传导电流,或利用光,或电磁

    辐射进行通信,或信息传递,或利用细胞信号分子或称为信使物质传递信息。

    与非穴位或非经络的相对静态或静息组织相比,穴位或经络可为之代谢活跃状

    态。这些特点是与神经、脉管密切相联,因为具有较多的各种感受器,特别是

    无鞘的植物性神经和躯体神经末梢,或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终末分布较广,丰富的微循环以及血流量、O2、CO2量增多,pH值的改变,神经介质酶增多,离

    子浓度的改变,Ca2+

    和神经递质等的富集有密切关系。所有这些因素都可使穴位

    比非穴位具有较低的阻抗和较高的势的梯度或具有广义势的梯度的增加,如

    电、磁、浓度、化学、温度、压力、代谢等势的梯度,为布满机体的有机或无

    机离子或基团转移和电子传递,或为气血运行提供了推动力或提供了物质基

    础。许多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酶、核酸及多糖、环状结构化合物,包括各种

    感受器类晶体或生物半导体结构,都具有静电效应和共轭效应,这些共轭体系

    的高分子化合物中,未偶化的电子可以在整个分子中运动,即共轭双键π 电子

    具有活动性,并可产生明显的顺磁共振(ESR)信号[69,70]。近年来研究证实大脑主

    要组成支持组织胶质细胞在大脑中对信息的加工和信息传送也起着重要作用。

    生物电流,除了离子迁移,自由电子可以从整个生物大分子转移,即电子活动

    性或电子的非定域性,现有的事实可以证明,细胞外基质(ECM)是细胞直接通

    讯的物质基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43KB,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