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焦点 > 正文
编号:13074175
不要以科学的名义打击中医药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29日 中国医药报
     不要以科学的名义打击中医药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最近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本是中国医药界的一场盛事,却再一次引发了中西医药学的论战。相关学界和网络上就此事都进行了热烈“讨论”,其中,聚焦最多的话题还是“青蒿素到底是不是中药”?

    毫无疑问,青蒿素是进入现代分子时代的中药,是时代进步后中医药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十世纪70年代,以屠呦呦为代表的我国医药研究团队翻遍古代医书,根据晋代医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线索,发现古医籍文献中明确表明药材不一定采用煮沸方法服用,才想到采用低沸点溶剂(乙醚)进行低温提取,进而从青蒿中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不少人说青蒿素不是中药,理由是青蒿素是采用现代化学提取分离方法得到的单一化合物,应该是西药。其实不然,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投巨资作研究经费,筛选了20多万种化合物,但是也没有找到理想的抗疟药物。在屠呦呦参加中国寻找抗疟药物计划(“五二三项目”)之前,中国的科研人员也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屠呦呦从查阅中医典籍、走访老中医入手,整理了一个包括青蒿在内的有640多种草药的《抗疟单验方集》,最后锁定青蒿素进行实验。

    那么,采用现代技术来研究中药提取得到的化合物是不是中药呢?笔者认为这些也是中药或者是中成药。现代人习惯把中药、草药、药材资源称为中药,而把中药的提取物称为西药,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传统的中医药因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只能采用配伍原药材混合水煎、打粉、泡酒或制丸服用。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验证、研究中医药,也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必然。

    其实,类似质疑青蒿素与中医药有无关联性的问题,是近100多年来中医药生存困境的一个体现。近代中国被迫开埠后,西方事物大量涌入,导致中国近代发展史上不时出现西化的极端性和盲目性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反而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甚至沦为被抨击的对象和落后的代名词,中医药首当其冲,一直饱受非议。

    医药学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一样,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中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一部分,也获得世界卫生组织认可。请不要再以“传统”、“不科学”的名义“结扎”中医药了。大力发展中国的医药就是发展中华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也是实现中国梦振兴中华的重要部分。 (耿福能)

    要明确中医药到底科不科学,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中医中药。中医是一种医学哲学思想,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里“中”字念去声)。

    “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是在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医生为区别两国不同的治疗方法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彼时的“中医”名称是为和其他国家不同医疗方法(俗称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

    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最高境界。中医的最高境界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以和为贵,这就是中医的最高境界。

    《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于是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也可以说,中医作为一种医学哲学思想,是至今为止,世界医学史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还没有超越的最高境界。

    在传统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之下使用的药物就是传统中药,应用现代条件开发的传统中药也是中药。

    有极少数的“专家学者”否认传统医药学,认为其不科学,应该被淘汰。中国人的现代医药学被他们认为全是西方的医药学,并被命名为西医学。传统的不科学,而现代的又是别人的,这等于把中华民族的医药给结扎了。

    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医学和药学是中医中药呢?应该是西医西药吧。那么笔者要问:何为西医?是核磁共振?是显微镜?是心电图?是阿司匹林?是奎宁吗?显然不是,那是现代各学科综合发展的结果,世界各民族都有贡献,是人类共有的智慧。如果说西医西药是西方人的医和药,那我们来看看它的发展史吧。

    从西方医学的发展史来看,西医分为当今正在发展的近现代西方医学和已断代的古代西方医学。其中,古代西方医学起源于古希腊,由于其基础理论内容是错误的,在西方国家的近代时期就被摒弃了,所以西方没有传统医学。至于近现代西方医学,它起源于西方国家的近代时期,是近代时期西方国家的学者们在断代的西方古代医学后,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全世界传统医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体系,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医学体系,而不是西方人的西医药体系。然而,就是这样再明显不过的常识却被极少数的“专家学者们”当作工具或武器来攻击中国华夏民族医药。

    由于近代史上我们国家处于积贫积弱的历史时期,虽然我们的传统医药理论体系大有非常科学的内容,而且远远超过西方古代、近代的医学理论体系。但是由于文化的不相通、不相容,加之我们国家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得不到西方国家的认同。

    也许还有人会说,西药是西医用的药物,是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取而成的,包括阿司匹林等。人们认识了分子才有了分子的概念,才认识了分子结构的化合物,这是全人类共有的科技成果,不应该是西方医学体系独占的成果。阿司匹林、吗啡、黄连素、麻黄素等药物的发现均是古人通过人体尝试筛选,然后采用现代提取分离技术从植物中得到的。这分得出是中药还是西药吗?这是人类社会进入分子时代的必然结果。认为分子时代之后发现的药物都是西药,与我们中药无关,这无疑就是阻止中医药进入分子时代。

    

    中药科学吗?回答这个问题应先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人类对于大自然、宇宙空间已知部分的验证和认识,叫做已知科学,通常人们将其定义为科学。那人类未知部分难道就没有科学了吗?其实人类的已知科学相比大自然、宇宙空间只是沧海一粟,人类的已知圆一定小于未知圆。

    中医药屡被批判的一个原因是,她具有一定的医学哲学思想。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已经明确了“致中和”的境界。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医学史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还没有超越的医学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那么,是不是因为有哲学性,中医学便不科学了呢?

    世界学术界一致认为成熟科学具备三个要素:其一,特定的研究对象;其二,特定、有效的研究方法;其三,独有的概念范畴体系。中医药完全具备这三个要素。毫无疑问,中医药是一门成熟的科学。因为中医中药经过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人体体验、智慧筛选、图文积累,本来就是知识,从根本上属于科学的范畴,而且还大于科学。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译书的序言中说:“科学是目的不是手段”;科学是“关于永恒和必然的认识……知识也就是科学”。

    中医科学甚至在很多理念上还十分超前。现代提倡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是指根据每个病人的个体情况施以治疗,避免了同类病症同样用药,却因个体情况不同导致的医疗偏差。而中医讲究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对患同样疾病的不同病人,会考虑到个体情况,用药时有差异。这其实是最早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我们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已经采用的治疗方案。中医中药在中国有几千年的用药历史,不论在药效方面还是在毒性方面均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与用药记载。几千年人体用药(或者说人体试验)的基础,其样本量远大于现代一类新药的临床研究,统计学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中医药是否科学这个问题毋须回答。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医学划分为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并早在1969年就提出“不同种类的传统医学在许多国家有着广泛的应用”;1978年《阿拉木图宣言》肯定了传统医学在人类健康体系中的作用;2002年、2013年相继公布《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2002~2005》和《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2014~2023》,明确提出促进传统医学纳入各国医疗保健体系的发展方向,要求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

    所以,请不要再以传统、以不科学的名义打击中医药了。中医药本来就是经过数千年发展积累起来的科学体系,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把中医药排斥在现代科技之外是完全错误的。(三) (耿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