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41054
超95%的人不会喝水科学饮水远离“暖气病”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23日 中国妇女报
     水是生命之源,研究发现,科学饮水能提高人体的代谢、免疫和抗氧化三大核心功能。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报告称,全球疾病负担几乎有1/10与水有关。专家指出,缺水远不只是感觉口渴那么简单,可能会从头到脚伤害你。水分太少,人的反应速度变慢,更易疲劳;缺水还会增加便秘、尿路感染、皮肤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冬季气候干燥,尤其近来北方各地开始供暖后,“暖气病”又来侵袭,其最大原因就是人体水分丢失而没有及时补充。调查显示,95.3%的人不会喝水,65.9%的人直到渴了才喝水。专家建议,好水是最廉价、最科学、最有效的保健品,喝水也有一套“健康经”,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久坐不动、经常熬夜、大运动量等人群更要多喝水。

    ■ 念壁

    冬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尤其近来北方各地开始供暖后,室内更加干燥,容易使人产生口干舌燥、头晕眼花、胸闷气短、烦躁不安、全身出汗、四肢无力、咽喉疼痛、鼻孔出血、血液浓缩、血黏增高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把这些由暖气引起的症状称为“暖气综合征”。造成“暖气病”的最大原因就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丢失而没有及时补充。专家建议,好水是最廉价、最科学、最有效的保健品,冬天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久坐不动、经常熬夜、大运动量等人群更要多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能提高人体三大核心功能

    水是生命之源,也被誉为“百药之王”。水约占成年人体重的70%,大脑、肺、心脏的80%,血浆的92%,氧气、营养物质等都需要在水的帮助下输送到全身各处。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报告称,全球疾病负担几乎有1/10与水有关。仅安全饮用水一项,每年便可防止140万儿童死于腹泻、50万人死于疟疾、86万儿童死于营养不良等。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所长李复兴研究员介绍,研究发现,科学饮水能提高人体三大核心功能:

    一是代谢功能。充足的水分有利于及时排出代谢产物,加速血液循环;而缺水加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增加肥胖、肾炎等慢性疾病风险。

    二是免疫功能。不爱喝水是免疫力下降的原因之一。充分饮水能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使流感病毒无法迅速繁殖,增强免疫力。

    三是抗氧化功能。充足的水分有助于提高人体抗氧化功能,去除自由基。

    还有研究指出,女性每天喝足够的水可以让面色红润,皮肤变得更加光滑,可以清洁肠胃,预防便秘。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曾指出,一个人每天需要摄入的水量大概是1600毫升左右,这样才能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而仅人体呼吸每天就需要消耗300毫升的水,出汗需要700毫升,排便至少100毫升。

    喝水太少让人从头到脚都很受伤

    李复兴研究员指出,缺水远不只是感觉口渴那么简单,可能会从头到脚伤害你。以大脑为例,水分太少,人的反应速度变慢,更易疲劳。《人类大脑研究杂志》刊登的研究发现,长期或严重缺水,会导致青少年大脑萎缩,损伤认知能力。缺水还会增加便秘、尿路感染、皮肤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冬天长时间待在干燥、通风不良的暖气房间里,人体会通过皮肤和呼吸等无感性蒸发形式流失更多水分。专家提醒,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高,容易出现血栓等症状,引发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人体内只要损耗5%的水分而未能得到及时补充,皮肤就会干燥。且冬季寒冷,人们喜欢关紧门窗,从而造成室内缺氧,这时人就会感觉头昏脑涨,心肺疾病患者还会觉得呼吸困难,从而导致各种病症的出现。多喝水则有利于氧气的供给,呼吸顺畅,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此外,冬天多喝水还能加快新陈代谢,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

    专家提醒,干燥的冬季,不喝水或喝水太少的人健康还会出现如下问题:

    1.尿路受阻易感染。冬天暖气屋内太干,体内水分丢失比平时多,如果喝水少,尿量也会越来越少。正常人尿量应该在每天1500~2000毫升左右,这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作用,如果尿量过少,就会增加患泌尿道感染和尿路结石的风险。

    2.皮肤缺水易瘙痒。冬季气候干燥,加上暖气更燥热,皮肤难免干燥,容易瘙痒,不当抓挠还会弄破皮肤,造成皮炎。另外,冬季户外风大物燥,室内室外的环境变化会影响泪液的循环,容易引发干眼症。

    3.身体缺水心血管易出问题。暖气易“抢走”人体的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另外,屋里暖气过热,和室外温差太大,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冠状动脉“不堪重负”,引发冠心病。同时,对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而言,“暖气病”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导致心慌、胸闷等症状。

    超95%的人不会喝水, 喝水也有一套“健康经”

    由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水与生命质量认知调查报告》显示,95.3%的人不会喝水,65.9%的人直到渴了才喝水,只有不到5%的人有定时定量规律饮水的好习惯。久坐不动、经常熬夜、大运动量等人群更容易缺水。李复兴研究员表示,科学喝水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保证随时有水。水不离身是第一饮水原则。在办公桌上,任何时候水杯里都有水,每天至少保证喝够8杯水。每天早上和睡觉前半小时,可以喝300~500毫升水,因为睡前喝水有镇定安神的作用。

    2.多喝健康水。很多人对水的关注只停留在安全性上,这还不够。有经济条件的人,应从安全水上升到健康水,也就是好水。经过对长寿地区水源的调查发现,健康水除了无污染、无异味、无有害物外,还有几大共性:一是N1(硝酸盐和亚硝酸盐)≤0.5为好水,0.5≤N1<1为安全水,N1≥1为不合格;二是呈弱碱性,pH多在7~8之间;三是口感指数≥2;四是TOC(总有机碳)≤1毫克/升。这并不意味着自来水不能喝,自来水烧开还是安全的。建议大家别喝隔夜白开水,因为其中的有害成分较多。

    3.不喝纯净水。很多人觉得纯净水最安全,又干净。事实上,这是个很大的误区。纯净水经过反渗透处理后,里面的矿物质被过滤掉,钙、镁等矿物质营养也丢失了,而且水的结构变成了大分子团,吸收率不如小分子团的天然活性水。还有研究发现,长期喝纯净水容易造成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影响人体的代谢功能。因此,建议别喝纯净水。市场上关于水的各种概念层出不穷,其中不少是企业炒作行为,存在夸大宣传的嫌疑。

    4.选水先看水源。即便是同一品牌的水,水源地不同,水质也存在一定差异。选水时,不妨先查查水源地信息,看看有无污染、水质如何。

    5.餐前餐后多补充水分。饭前饭后都应补充大量的水分。身体缺水时,新陈代谢水平会比原先降低,这时候要避免喝茶、苏打水、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在咖啡因的作用下,身体只会吸收一半的水分。

    6.中国的“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很多儿童、青少年迷恋饮料的甜蜜、酸爽,甚至把饮料当水喝,以致饮水量严重不足,这已成为Ⅱ型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代谢疾病的重要根源之一。

    相关链接

    晨起第一杯水,暗藏养生密码

    早上空腹喝一杯水有益健康已深入人心,然而,晨起第一杯水该怎么喝?

    喝水类型:白开水最佳,淡盐水最差,蜂蜜水挑人。起床后,很多人选择喝一杯蜂蜜水或者淡盐水,还有人认为柠檬水是最佳选择。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指出,这三种水中,淡盐水最不值得推荐,因为现代人钠摄入量本来就过多,在身体不缺盐的情况下再喝淡盐水,会增加盐的摄入,反而让人觉得口干舌燥。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异常的人更不要将淡盐水作为起床后的第一杯水,因为早晨是人体血压升高的第一个高峰,喝盐水会使血压更高。

    而另外两种水有一些限制人群,蜂蜜水适合便秘人群,但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和肥胖的人;对于胃酸过多的人而言,空腹喝柠檬水可能会增加胃部不适。总体来说,白开水没有热量,不仅能有效补充体内水分,还可以让血液迅速得到稀释,促进血液循环,让人更快清醒过来,是绝大多数人的最佳选择。

    喝水温度:与体温相当,太热太凉都伤肠胃。早起喝凉水会使胃肠黏膜突然遇冷,从而使原来开放的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胃肠不适甚至腹泻。过烫的水也不推荐,因为高温度的水进入食道,易破坏食道黏膜,甚至增加食道癌风险。因此,晨起第一杯水的温度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与体温大体相当即可。

    喝水水量:200毫升左右,肾病患者要听医嘱。何丽说,晨起“一杯水”的量也有讲究,喝太多会冲淡胃液,影响早餐食物的消化;喝太少起不到健康作用,一般建议喝200毫升左右。如果身体本身就患有肾脏疾病或某些代谢性疾病,则应遵循医生指导,以免给身体造成负担,加重原有疾病。

    喝水时机:洗漱完后,避免口腔细菌进入消化道。晨起喝水的时间应该选择在洗漱完后。夜间虽然长时间不进食,但是如果前一晚口腔清洁不彻底,细菌仍会分解食物残渣造成对口腔的危害,如果恰巧喝水前又没有刷牙,那口腔中的细菌便会进入到消化道中,可能对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喝水注意:喝太快增加心脏负担,宜小口慢慢喝。喝水时,不少人习惯“豪饮”一番,但这种饮水方法对健康并无好处。快速大量喝水会迅速稀释血液,增加心脏负担,也容易把大量空气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腹胀。晨起第一杯水最好小口慢慢喝,以喝完感觉舒畅不胀,跑、跳时,水不会在肚子里咚咚地响为宜。正确的喝水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里,分几次徐徐咽下。

    (晓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