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746757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痛风案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419期
     赵某,男,37岁,于2015年11月20日初诊。

    患者主诉痛风7年。形体壮实,面部皮肤红光油腻,现右肘关节,左拇指关节疼痛时发时止,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活动后患处关节疼痛明显,大便溏薄,肛门觉热,粪色深黄,小便略黄。无发热、寒战、头痛、心悸和恶心等全身症状,舌淡红苔黄腻,脉沉细。

    诊断:痛风。辨证:湿热入络。

    处方:方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化裁。青连翘20克,杏仁15克,赤小豆30克,红枣20克,桑白皮15克,炙甘草5克,伸筋草20克,土茯苓50克,海螵蛸20克,嫩桂枝10克,7剂。

    二诊(2015年12月11日):前药后疼痛大减,守方续进7剂。

    按: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原方主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刘志龙教授在治疗本例痛风案时指出:临床不少医生认为用此方时当脉浮,其实脉浮有表证时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并非仲景原意,是后人因方中有麻黄、生姜、连翘等走表之药,所以认为此方有解表功能,从而认为当脉浮有表证时运用此方效果才好。其实仲景原文说的是“伤寒瘀热在里”,也就是说“伤寒”(表证或里证)以及“瘀热在里”(里证)皆可运用。

    运用此方时,刘志龙教授见脉沉者常去麻黄、生姜等解表之药,如本案即是去麻黄、生姜加伸筋草、土茯苓、海螵蛸、嫩桂枝通络祛湿,主治由湿热兼表,转而变为主治湿热入络,从而更符合病情需要。海螵蛸一药临床常用来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刘志龙教授指出海螵蛸其实还有通经络的功效,乌贼骨(又名海螵蛸)的配伍应用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的“四乌鲗骨一藘茹丸”,原用于治疗血枯经闭,从而可推之本药有通经络之效,而《要药分剂》则直接说明其有:“通经络,去寒湿”的效果。(黎崇裕), 百拇医药(黎崇裕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