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996590
调查显示:精神疾病患病率140.47‰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19日 张家口晚报
     专家支招:乐观生活 放松心态与精神心理疾病说“Bye bye”

    记者 亢春宁 通讯员 张黎明 近日,“河北省精神疾病患病率140.47‰”的报道刷爆了网络,这个数据意味着每百人中就有14个人患有精神疾病。这项结论的得出是基于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对全省18岁以上人群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这一数字有无根据呢?为了解答这一疑问,本期“专家号”邀请了市沙岭子医院精神心理专家李育军,聊聊我们看似遥不可及实则近在咫尺的“精神心理疾病”。

    【新闻聚焦】

    抑郁症患病率最高
据报道,省六院专家曾经针对全省18岁以上人群精神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显示,全省各类精神疾病的患病率达140.47‰,这就意味着每百人中就有14个人患有精神疾病。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全省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农村明显高于城市。 抑郁障碍患病率高达27.01‰, 是患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其终生患病率为47.5‰,这个数据与国际普遍调查的患病率49‰相近。

    省六院的专家调查中发现,伴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50岁以上人群痴呆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更为突出,70岁以上痴呆患病率高达135.14‰。 除痴呆患者外,各种精神疾病患病率以50岁到69岁患病率最高。 需指出的是,通过调查发现, 高达27.01‰的抑郁障碍患病者中,仅有少数患者到专科医院就诊,这一点需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专家说法】

    哪些人群易患精神心理疾病?
“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精神无法集中,记忆力衰退,吃饭没胃口,晚上也睡不着。 ”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人,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后,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困境中。 如今,“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在媒体频现,成了一个流行词,但一些极端的事件让公众对它只是从陌生变得避而远之。 究竟哪些人容易患精神类疾病呢? 李育军说,白领、老年人、家庭主妇、学生等人群属于易感群体。

    “做事情绪化、追求完美,考学压力, 封闭的社交环境都是精神心理疾病产生的诱因。 ”李育军举例说道, 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不少学生家长 “唯成绩论”,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 白领平时思维敏捷、做事灵活,且凡事追求完美,他们大多比较情绪化, 都导致了抑郁症、 强迫症等精神类疾病高发。 老人得心病的原因主要是出行不便、 身体受到各种慢性疾病的折磨以及对衰老和死亡的畏惧, 因身痛而生心病。 此外, 一些在养老院生活的长者缺乏子女的关心, 也使得他们精神抑郁。 不少职业女性在告别职场成为全职太太后, 心理容易变得脆弱,陷入心理困境,社交圈变狭窄, 无法从更多外界“支点”的评价中感知自己的变化和成长, 因而慢慢失去自信。 有些是缺少职场竞争和兴趣爱好的培养等 “外力刺激”,让她们不善于应对逆境。

    【健康支招】

    预防精神心理疾病 专家如是说
精神心理疾病是否无法预防呢? 李育军说,精神心理疾病和其他任何疾病一样,都是可控可治的。 日常生活中,如果患者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或者家人、朋友能及时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多数人能避免更大的伤害。 李育军建议,远离精神心理疾病要做到:

    ★乐观面对周围的人和事。对于一个人一件事由于角度和观点不同,思考的结果也会差别很大。 学会换位思考,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他人,较为客观地处理生活中的人和事。改变思维方式,情绪也会随之好转。

    ★对自己别要求那么高。了解自己的能力高低,把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同时要懂得并学会欣赏自己的成就,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需有知足常乐的满足感。

    ★学会放松和解除压力。工作和学习之余, 可以多听听音乐,也可以出门旅游, 暂时离开压力源, 彻底放松。 同时应学会有意识地放慢生活的节奏,调整日程表。 遇到不开心或不如意的事情, 找朋友聊聊天等都是消除心理压力的好方法,让自己心情舒畅。 解除压力的技巧比如深呼吸、 自我暗示、冥想、 运动等。

    ★学会求助专业心理医生。如果很难从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一直处于情绪低落,心境悲观,不容易高兴起来,自我感觉不好, 对日常生活兴趣缺乏,睡眠差,不愿意运动,记忆力下降,学习或工作效率下降等状态中,应及早到专业机构去诊治。

    提及心理治疗,李育军觉得很多人还存在保守的观念。 “大多数人对心理疾患缺乏正确认识,人们出现心理问题,不愿意主动就医,还有的患者虽然认识到心理疾病也是病,但不知道如何治疗。其实进行心理治疗并不是不正常,相反,这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更好地自我完善。”李育军说,在现代社会, 人们的心灵变得脆弱,承受力较差,使得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高发。政府职能部门也需要将精神心理疾病当作一种公共卫生问题,加大投入力度,制定相应的措施尽快予以解决。

    【专家推荐】

    姓 名: 李育军

    医 院:市沙岭子医院

    出诊时间: 星期三

    个人简介
: 大学本科, 副主任医师, 张家口市心理应激干预、 救援队成员。 长期从事青少年和成人心理障碍的综合治疗, 在强迫症、 焦虑障碍、 抑郁障碍和心理应激与心理创伤的临床治疗具有较深的造诣。 对重型精神疾病的诊治及康复指导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曾在北京精神卫生研究所 (北京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修学习。 长期参与异常心理学与心理治疗的培训学习。 在全国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医疗专长: 轻重型抑郁症、 强迫症、 焦虑症(广泛性焦虑、 惊恐障碍)、 神经衰弱、 社交焦虑 (社交恐惧)、 睡眠障碍、 更年期情绪障碍等常见心理问题的临床诊疗,以及人际交往指导和工作压力管理。

    【健康小妙招】 健康生活, 需要点 “小智慧”。《健康小妙招》栏目一经推出, 就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点“赞”。服务读者是我们的宗旨,我们也真诚希望懂得健康生活的您和我们 “零距离” 互动起来,把健康生活的小技巧、小窍门与大家分享, 让更多的人无需花费太长时间, 掌握健康小妙招,坚持下去,变得更健康。

    征集热线:0313-2051983

    邮箱 huchengli9@126. com

    本期“健康小妙招”让我们来分享一下网友 today7614提供的“健康出于‘勤’”。

    健康出于“勤”
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年轻时因为坐月子期间下地走路脚部受凉, 落下了脚心爱凉、脚后跟爱疼的毛病。 多年来,一直是膏药不离脚, 平时躺着时也害怕脚部着凉总爱把衣物搭在脚上。 然而, 年纪越大,疼痛的症状越明显。

    5、 6年前, 老人的大女儿给她买了支大木桶, 小女儿每天晚上给弄好洗脚水让老人泡脚。 泡脚几乎坚持每天一次, 偶尔两天一次, 泡脚的水淹没了小腿肚, 一次要泡1个小时。 没想到, 5、 6年坚持下来, 老人的脚后跟竟然不疼了, 脚心也不觉得凉了。 老人说, 以前每天总爱把 “脚凉”二字挂在嘴边, 现在也很少说了。

    通过泡脚一事, 给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健康在于 “坚持”。 不要小看一个细微的举动, 也许当下不见效, 可时间会证明一切。 健康的事情总是想吃有什么特效药、 看什么样的专家, 总是从 “医” 和“药” 二字上去收获健康, 结果适得其反, 药越吃的多对身体越不好。 如若换种思路, 用一种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通过自己的坚持和 “勤奋”, 我们就能收获 “健康”。

    网友today7614讲述

    亢春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