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831332
美国学校考试似牛毛
http://www.100md.com 2016年6月20日 《祝你幸福·最家长》
     教育就是顺着纹理去做,像庖丁解牛。学校是展开和引导孩子“纹理”的地方,而不是规定和制作“纹理”的地方。一个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由不确定进入一个新的不确定,而不是落在大人锻造好的“确定”里面;教育不是把孩子教育掉,而是把他呈现出来;不是在孩子本色的成长上统统刷上规范的保险的学校认可的漆。如果一个漏刷漆的孩子混同在里面,会有好结果等着他吗?一些看上去有棱角、不着调、规矩差的孩子,被学校熨平、削齐、归类,好奇和疑惑被孩子们咽了回去。养成教育的细微处很醒目很突出的是个人的独特性。说到这,老爹也不喜欢中外学校强求的校服规定,当然还包括丫头在初中的发型要求。

    如果说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关于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去中规中矩恒定打理孩子的成长,老爹怀疑这个行之有效是怎样计算出来的,目标是怎样度量出来的。今天教育的目标简单而赤裸,进名校,因为名校意味着职位和年薪。所以,学习是将来的事,是他人的事,是家长、学校乃至社会的事,唯独不是当下的事、自己的事。学校的明码标价在美国有许多年了,成长越来越像一个物质过程,而非精神过程。今天的学校是用来消费的,用来交换的,用来达到经济目的的,唯独不是按照孩子天性自然成长的。

    这么说来,学校要避免一种软暴力,要避免一种善意的恶,避免用数学模式计算教育规律,用数据描述成长过程,避免一个外在的行为强制一个内在的过程,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哲学上讲“知识的贫困化”,是讲一个人专业技能很强大,精神却很贫瘠,是讲一个人以职业理性为特征却没有人文智慧做依托。学校的肆无忌惮是因为社会需要“贫困化”下的知识人。

    理想的学校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很难做到:让孩子学会因兴趣而努力。这个努力在学校叫勤奋,毕业以后叫习惯。学校是个帮你找到兴奋点的地方,爱好可以是浮躁的表浅的情感化的,温度升得快;兴趣是坚实的持久的,不急不缓的。不少人一生爱好无数,可矢志不渝的兴趣不多,就是因为在学校没有找到兴趣的平台,没有使勤奋成为一种习惯。老话说学习是“学海无涯苦作舟”“寒窗苦读”,学习怎么会是一个辛苦、艰苦和痛苦的事?幸福的扩散来自兴趣。

    老爹希望丫头在专业教育的前面,加上人文教育的自觉。希望丫头在爱好当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希望丫头养成因为喜欢而勤奋的习惯。一句话,希望丫头把成长变为一件快乐的事。

    ——爱你的老爹, http://www.100md.com(安小ber 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