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882515
仁青:就背药箱在草原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522期
仁青:就背药箱在草原

     30多年来,他背着药箱,用双脚丈量了青海省海北草原的每一个角落,辛勤的汗水和心血换来了牧民群众的健康和赞许。今年7月,他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图为仁青(左一)在为牧民进行诊疗

    为了学到新的藏医技术,他在老人家门口等了2天1夜;为了抢救患者,他累倒在马背上……大草原上关于他的故事讲也讲不完,当地牧民称他为金银滩草原上的“阿克曼巴”(藏意:“医生大叔”)。他,就是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藏医院院长仁青。

    “三顾茅庐”拜师 创新发扬藏医

    仁青出生在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我从小就立志长大后要当一名草原上的医生!”为实现这个愿望,从十九岁他就在基层卫生院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

    仁青的同事还记得他一段被传为佳话的学习经历。

    那是仁青参加工作不久后,得知当地有位名气很大的藏族老人,拥有高超的藏药艾灸技术。为学到这门技术,仁青就顶风冒雪上门求教,老人却不肯收徒。

    仁青没有放弃拜师,他不惜跑了十几趟,甚至在老人住所外等了两天一夜。正是他的这份执着感动了老人,最终,老人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了仁青。

    仁青时刻注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觉得,能为病人解除病痛就是一种快乐。作为医生要始终铭记群众的疾苦,不让老百姓多花一分钱。”在这简单朴实的话语间,“医者父母心”一览无遗。

    从一名基层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到海北州藏医院的院长,仁青把弘扬藏医学作为毕生的追求。

    他根据藏医药《四部医典》和《金珠本草》等藏医药理论,先后开展了脉泻、放血、涂擦、油敷、热敷等多项具有藏医特色、疗效显著、便捷经济的“三新”项目,制定了《藏医放血疗法操作规程》等7项外治专科操作规程,创新了藏医放血、针灸疗法,为藏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不在医院 就在草原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一定要不负人民的信任与重托,归根结底要靠实干。实干,就要脚踏实地做,不能光耍嘴皮子,而要扑下身子抓落实。不能停留在文件上、讲话中,而要付诸实施。不能贪图安逸,而要甘于吃苦。”仁青铿锵有力的声音,表达了他对一名合格党员的理解。

    仁青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医生有节假日,但疾病没有节假日。由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少,门诊、病房工作量大,几十年来,仁青长期超负荷工作,从没有休过一次完整的假期,因过度劳累还患上了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

    “仁青坚持每天坐门诊,不在岗的时候,他不是走在农牧区巡诊的路上,就是在基层义诊。”仁青同事说。多年来,仁青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准备好随时出门的衣物,再把出诊的急救药品和器械摆放在门口,以备随时出诊。

    记得2013年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藏族老人的儿子得了急症,生命垂危。此时的仁青刚经过连续30个小时的工作,休息了不到一小时,还发着高烧。仁青二话不说,背起药箱骑上马,冒着严寒走了4个多小时赶到患者家。经过及时救治,患者转危为安,但是仁青却在返家的途中,因过度疲劳一头栽下了马背。

    30多年来,仁青接诊的患者人数累计超过40余万人次。在海北草原,他是牧民心中的“阿克曼巴”。这个名号也远播省外,面对省内外数家医院的高薪聘请,仁青却毫不动心,“我哪儿也不去,就背着药箱在草原。”仁青说。

    恪守党员职责 时刻心系群众

    尽守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衷,浓缩仁青的从医生涯,看到的是一个心里装满了牧民群众的共产党员。

    “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工作,尽了应该尽的义务,并没有做出什么值得骄傲的成绩。作为一名党员,要做到一切听从指挥,跟党保持一致,要牢记自己的责任,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谋私利,时时处处心里想着群众,多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多办受群众欢迎的事情,实实在在做人,扎扎实实干事。”电话的另一头,仁青用不算标准的汉语说着他的心声,难掩他对藏医药事业的奉献之情。

    三十多年,仁青一步步成长为海北藏医学的领军人物。作为医生,他忠职尽责,作为院长,他恪尽职守。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用无私奉献、一心为公的高尚情怀,表达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衷。

    “我会继续留在这片大草原,用自己的医术,回报草原的养育之恩。”仁青说。(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