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读书汇 > 正文
编号:12998320
为什么说中药不靠谱2016.8.10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10日 磕学家
     近年来,有关中草药导致肝、肾损伤的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连何首乌这种在《本草纲目》中被描述为“养血益肝”的传统补益药,实际上也可能导致严重的肝损伤。据不完全统计,导致肝损伤的药物中,中草药占了20%-50%。那为什么一夜之间中草药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中草药到底靠不靠谱?最近,澎湃新闻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一篇文章,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首先咱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天然植物并不希望自己被吃掉。除了曼陀罗、断肠草这些众所周知的有毒植物,事实上我们经常吃到的一些食物,在一定条件下也是有毒的。比如,发芽的马铃薯中含有一种成分叫龙葵素,人吃了之后会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致死;又比如,未煮透的四季豆中含有皂素和红细胞凝集素,会使人头晕呕吐;而新鲜的山药会含有生物碱,容易使人过敏;再比如,未去皮就浸泡的木薯含有毒性极强的氰化物,甚至可以致人死地。你看,这些食物在平时看来都可以放心使用,但在某种情况下也会有毒。

    那这些食物为什么会有毒呢?因为是人类强行把它们变成了食物。作为生物个体,植物也具有防御外界伤害的能力。为了努力避免自己的任何一部分被吃掉,几乎所有植物体内都会产生一种叫“次生植物物质”的天然化合物,这种物质并不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须的,它们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防止被吃掉”。人类虽然会用各种手段将植物去毒,甚至将一些植物入药;但现有的技术还做不到把次生植物物质全部去除,这些残留的物质在用于治病的同时也就产生了毒副作用,这就是中草药对人类的“报复”。

    其实不光是中草药,只要是药物,无论是吃到嘴里还是涂在身上的,有没有毒,关键是看用途和剂量。从本质上来说,中草药只是全世界天然药物中的一个分类,虽然在咱们国家有传统的应用历史,但并不能说明它就无毒无害。

    举个例子,雷公藤有抗肿瘤和免疫作用,是非常有前途的治疗癌症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草药。但是它毒性也很强,吃个30克到60克就会丧命。所以用药剂量需要严格控制在毒性剂量范围之下,仿佛天平的指针,左偏为药物,右偏即为毒物。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粗浅的结论是:药物和毒物并没有严格的分界,区别只在于剂量。

    其实早在16世纪,西方毒理学研究就得出了这一里程碑式的结论——剂量决定一种物质是不是有毒。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毒物和非毒物,而是由剂量的多少决定。即便是水、盐、氧气这样的生存必需物质,一旦过量也会造成毒害。这就是现代毒理学的基础。而如何掌握用药剂量,避免毒副作用发生,或者通过药物处理等手段使得毒副作用降低,就是医药学界数百年来的工作重点。

    你看,毒性是可以量化的,那么如何科学地量化就成了新的关键问题。现代毒理学试验的做法是,首先通过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来初步判断这种药物的毒性,然后通过大鼠、小鼠、小白兔等动物作人体的替代物,观察药物用在动物身上的毒性反应,确定它的毒性级别。初步确认安全性之后,再进行各种临床试验。所以,当我们拆开西药包装盒取出说明书的时候,往往会看到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看上去很吓人;而中成药的说明书上“不良反应”、“禁忌”两栏却常常是“尚不明确”。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正是中药“副作用小”的证明吗?但其实这样才是最令人担忧的。当前的中草药研究,还没有完全纳入现代毒理学轨道,很多中成药的成分都非常复杂,本来应该按条理分析、进行多重临床试验。但是出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并没有完全开展,有大量中草药和民间药的毒性都有待验证。就目前来说,中草药带着“天然无副作用”的光环,不明不白地吃到了患者肚子里,结果产生了各种毒性作用,让人措手不及。

    尽管这样,中草药的应用却并没有因为毒理研究的滞后而停止脚步,相反中草药就像一辆刹车失灵的老旧汽车一样在高速狂奔。中草药方仍然照常开出,还被制成各种中成药和保健品,仅凭“长期应用”,没有经过临床试验就投向市场,进一步加剧了药品的安全隐患。

    所以你看,在咱们这个科学如此发达的时代,中草药乱象的出现真是不应该,也与医者仁心不相符。作为普通人,在今后使用中草药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多一份谨慎呀。

    本文源自:澎湃新闻(损肝伤肾事件频发,中药究竟有没有毒?) (陈成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