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881391
“针灸+互联网”从概念走向现实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554期
     日前,中国针灸学会邀请专家围绕“互联网+针灸医疗”的发展可行性和中医药大数据支撑展开探讨,凝聚共识——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前不久,中国针灸学会邀请专家在山东日照围绕“互联网+针灸医疗”主题展开研讨。与会专家认为,中医针灸具有高度包容性,能与多个领域结合。借助互联网技术把大医院优势与基层医疗机构连接起来,通过大数据研究探寻诊疗规律,最终可实现以个体为核心的针灸疗效广泛发挥。

    一场互联网发起的医疗革命

    针灸作为中医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门类被世界广泛接受。随着中医针灸申遗成功,不少国家先后成立了针灸学术团体、针灸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针灸在世界医林中的地位愈发显赫。让古老的中医针灸与时代并进,一直是针灸业界人士的共同追求。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多年如一日把针灸现代化、国际化工作当头等大事来推动。他认为,针灸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实践价值与现代西方医学不断交融,源自于中医针灸具有高度的包容性,能够与多个领域结合。

    今年相继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都把“互联网+中医药”列为重要内容。还强调要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这给我们针灸人增添了极大信心,希望借助国家的好政策推及至针灸领域,建设以中医针灸人才、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创新助力工程。” 刘保延说。

    “作为中国科协确定的2016年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试点单位,我们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区域重点产业,加大协同创新力度。”中国针灸学会学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文碧玲介绍,学会已与山东省日照市科协等单位开展了中医针灸相关合作,探索针灸在互联网平台发展模式,旨在为地方经济转型提供新的发力点,为学会创新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海纳百川,让中医针灸与更多领域相结合,才能充分展示出针灸的特色。”山东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高树中相信,当代针灸学创新与传承过程离不开互联网平台的支撑。

    对此,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主任盛小列表示,传统医学走上互联网快车道,不是在技术、机器设备、软件上的一场革命,而是一场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变革。他建议,建立一套适应针灸学自身的评价标准体系和行为规范。

    针灸医疗少不了大数据支撑

    “中医药是个体化诊疗的医学体系,个体化技术与大数据技术是未来的两大技术方向。”刘保延说,构建中医大数据资源平台,建立数据标准和共享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和再利用的支撑服务等方面工作,可有效地让中医药优势发挥出来,为发现中医药个性化规律的发现带来机遇。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杨骏非常赞同刘保延的观点,他认为借力互联网,打造针灸云医院过程中离不开大数据分析平台。

    201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成立,身兼中心主任的刘保延表示,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将为中医药发展带来“大价值”。他说,“通过大数据研究找到中医诊疗背后的规律、知识体系。在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平台上,医生将海量临床数据整理、转换,并通过统计分析以及数据挖掘等,从中发现中医临床的经验,揭示诊疗规律,评价临床疗效,从而产生新的知识,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刘保延介绍,未来还将推进针灸大科学计划,建立针灸国家实验室,积极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评价研究,用大数据提供针灸疗效的证据。

    “针灸云医院”时代已经到来

    在“互联网+中医药”“大数据+中医药”时代,大数据的介入将给中医药科研带来巨大变化。事实上,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先行先试,实现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

    2015年12月,浙江省卫生计生同意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发起成立浙江省互联网医院,为该省公立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拉开序幕。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互联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黄强介绍,“我们发挥本院中西医结合优势,依托医院的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实现了诊前、诊中、诊后、日常健康的全程管理,建立起有序分类、分级诊疗机制。”

    黄强说,互联网医院聚焦慢性病、心理疾病和老年病等患者。“对于复诊患者,医生只要调取资料,查阅病史和就医记录就可线上诊断;想看中医的患者,在家使用脉象记录仪、舌苔记录仪等设备,也可让医生在网络另一端望闻问切。”

    “‘针灸云医院’改变现有的针灸服务流程,将会成为一个集健康大数据采集、健康管理、医疗、康复服务等为一体的协同针灸医疗与健康管理平台。”杨骏说。(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