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2881355
顾植山:五运六气是中医理论的源头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555期
     “五运六气学说不是中医理论的一个分支,而是中医理论的源头,是五藏六府、三阴三阳六经、十二经络等中医概念形成的基础。从五运六气入手,是解读《黄帝内经》和中医理论的不二法门。”

    这是安徽中医药大学顾植山教授9月6日在中国中医药报社举办的第五届“北沙滩讲坛”上所作《从中医五运六气看中华文明》讲座中说的。顾植山多年来潜心研究五运六气学说,是龙砂医学流派的代表性传承人。在讲座中,顾植山以丰富的知识、深邃的思维推理、独特的视角,梳理了中华文化史和中医史,让大家重新认识五运六气在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中医药学对中华文明复兴的重要意义。

    五运六气奠基中医理论体系

    远在伏羲时代之前,中华先民对“天道”的认知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顾植山说,古人讲的“天”指的就是大自然。上古先民通过观察日影和天体运动的变化轨迹,产生太极和河图等图形;伏羲时代形成了以太极、阴阳、四象和先天八卦等为主要符号的八卦文化。八卦文化表达了古人对“天道 ”的认识。

    伏羲时代比炎黄时代早得多,但后人把文明源头定于伏羲而不是炎黄,可见黄帝时代文化的重要意义。

    《史记》载黄帝“伶伦造律吕”,是通过“葭管飞灰”发现了时间周期的六律六吕,这是中华历法的万古不变之律!由六律十二气而二十四节气、六十甲子,进而造就了我国古代最先进的农业和医学。又完善了阴阳五行学说,故黄帝被尊为“人文始祖”——人皇。

    顾植山说:以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符号的“五行”说,是对万物之象的概括。《黄帝内经》植根于黄帝文化,是黄帝文化的活化石。《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代表了黄帝文化天人相应思想之魂。中医药学之所以能成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与其中的五运六气学说有很大关系。

    澄清对中医学理论的误区

    顾植山谈到,“阴阳首先代表的是气化运动的两种象态,太极图由衰到盛叫做阳,由盛到衰叫做阴。”由于摈弃了五运六气,现代教科书对阴阳的解释往往脱离了《黄帝内经》中阴阳概念的本意,仅仅把它看作对两种事物的分类,完全改变了阴阳的基本含义。

    本来七损八益是中医学调阴阳的根本大法。但近年来一些人误以为七损八益就是房中术的专用术语了。顾植山指出:只有从三阴三阳六气的开阖枢动态变化中,才能理解“七损八益”是对天地阴阳动态变化盈虚损益的描述,“知七损八益”就是要把握天地阴阳动态节律中的盈虚损益关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七损八益”意思相通,“春夏养阳”是说春天和夏天要让阳气更好地发挥升发的功能,也就是要“八益”;“秋冬养阴”则是要顺从秋冬天自然降、藏的规律,帮助阳气收藏,也就是要“七损” 。而不是如有些人说的春、夏天多吃温热补阳的东西,秋、冬天多吃寒凉滋阴的食物。

    顾植山认为,五行的本意是对万物之象的概括,并不是指五种物质; “三生万物”也并不是普遍认为的天、地、人三才。《黄帝内经》中讲“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即天、地、人都是由“三”所生,“其生五,其气三”,故三生万物的“三”指的是气化运动的“开、阖、枢”三种状态。

    五运六气学说以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为基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科学瑰宝,数千年来源远流长。当今,对中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需对中医科学内涵有深入理解,透过运气学说解读中医,可更好地看到中医理论的科学本原,避免许多误区。

    学习中医不能脱离五运六气

    学习中医不能不学《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全面传承了黄帝文明的文化模式,《黄帝内经》中处处都是五运六气,不了解五运六气,就读不懂《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开卷第一篇叫做“上古天真论”,论述的是天人相应的基本思想;“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讲的是人的生理功能是由所处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表达的观点是要寻求和把握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五运六气反映的是宇宙基本规律。中医强调“天人相应”,认为要把握和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就离不开五运六气了。

    顾植山强调,解读《黄帝内经》的关键在对开阖枢三阴三阳和五运六气的理解。中医教科书中摈弃了开阖枢和五运六气,使许多中医的道理和原则都讲不清楚了。所以无论是学习中医理论,还是临床诊治,都应以五运六气的视角和思维作指导。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主导思想方法是客观的、辩证的,我们已用大量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证明五运六气客观规律的存在,在临床中,应用五运六气指导,对疑难杂症甚至急危重症救治都显示出了难得的疗效。所以,正确认识中医理论与黄帝文明的密切关系,正确认识黄帝文明的科学内涵和科学高度,将彻底改变人们对中医学理论的偏见,给中医人带来自豪和自信。”顾植山语重心长地说。(张梦雪) (实习记者 张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