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41199
休闲娱乐益身心 老人不能再缺“玩”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31日 中国妇女报
休闲娱乐益身心 老人不能再缺“玩”

     许多人工作忙碌了一辈子,退休后终于可以好好休闲一下,也有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了。可是,目前许多老年人的休闲活动除了广场舞、合唱团,就是散步、打太极拳、抽陀螺、打麻将、下棋等,活动种类十分单一,活动场地非常难找,而且屡屡因为噪声扰民引发邻里矛盾。不少老人抱怨说:“小区里不让跳,大街上不能唱,只能扎堆进公园。万一扰民再被取缔,那我们老人真是没有可玩乐的地方了。” 2016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2亿,缺场地、缺设施、缺指导、缺理解,这“四缺”已成为中国老人们晚年娱乐生活的阻碍。专家指出,老年人也应有自己的娱乐生活,结交朋友,培养爱好,有益身心。而目前大部分社会活动场所针对老年人的考虑都十分不足,小区内的健身器材太陈旧,社区老年活动室更是寥寥无几。专家呼吁,政府应加大对老年社会场所建设和管理的投入,社区应考虑按照区域范围开设老年活动中心,尽可能提供阅读、音乐、书法、园艺、体育运动、文艺团体等全方位的老年娱乐项目,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在家门口就能丰富多彩。

    ■ 盛实

    前不久,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公园因其各种老年表演队、合唱团噪声扰民,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最吵公园”。一些老年人对此感觉很委屈,因为现实中可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实在太少了,有不少老人抱怨说:“小区里不让跳,大街上不能唱,只能扎堆进公园。万一扰民,再被取缔,那我们老人真是没有可玩乐的地方了。”

    缺场地、缺设施、缺指导、缺理解,老年娱乐有“四缺”只能“胡玩”

    近日,笔者实地走访北京多个公园、社区,采访了十余位老人,发现没地方玩、找不到玩伴、玩乐内容匮乏等,都成了老人休闲生活的障碍。

    雷阿姨每天坐5站公交车来到红领巾公园跳舞,已有5个年头了。她说:“我们家周围没有公园,我们一群老太太只能在狭窄的小区道路上跳舞。但音响一开,就被人家当噪音扰民举报,我们只能把音量调小,后来就把我们赶到这儿了。”

    大望路某健身房内,今年67岁的老李身材健硕。他坦言,自己不会下棋玩牌,更不会唱歌跳舞,退休生活很难熬。“唯一的爱好就是锻炼,但小区内的健身器材太旧了,还不齐全,后来我一咬牙,拿出了半年退休金办了张两年的健身卡。每天来游个泳,锻炼肌肉,也算有个去处。”

    莲花池公园有个小型老人合唱团,自称“胡唱团”,他们有的推音响,有的拉乐器,正唱着《我和草原有个约会》。团长郑阿姨说:“这个团办了3年多,演唱水平不高,纯属自娱自乐。我们也想过请声乐老师培训一下,但费用太高。”一个拉手风琴的大爷说:“听说有些小区居委会能请音乐老师来免费培训,但我们从没享受过这样的福利,只能自己瞎玩了。”

    笔者走访还看到,老人们的休闲活动除了广场舞、合唱团,就是散步、打太极拳、抽陀螺,活动种类十分单一。缺场地、缺设施、缺指导、缺理解,这“四缺”成为老人们晚年娱乐生活的阻碍。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郭苹认为,目前大部分活动场所针对老年人的考虑都十分不足,很多老旧小区建设之初并没有考虑老年活动的需要,老年活动室更是寥寥无几。资金不足也导致大部分场所设施简陋,只能下个棋、打打麻将,有些地方虽能唱歌、跳舞,但也无法举办小型文艺晚会,如乐器、体育器材之类更是“奢侈品”。

    玩不好难见“夕阳红”,不娱乐身心都受伤

    都说老人是“夕阳红”,但现实中老人能做、可做、愿意做的事情却很少,致使这轮夕阳难以发光发热。

    “人是典型的群居动物,需要融入社会中生活,才能保持心理平衡,维持身心健康。”老年心血管专家、北京电力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医师褚晓雯指出,目前,许多退休后的城市老人近乎完全与社会脱节,随着孩子们的独立,其在家中的被需求度、被认同感也有所下降,导致自我价值感缺失。而农村老人一旦手脚不利索、干不了家务和农活后,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褚晓雯担心地说,由于休闲娱乐场所的短缺,导致很多老年人被迫选择在乌烟瘴气的棋牌室里打牌、赌博,各种身心病反而易高发,导致疲劳、情绪激动,血压升高,甚至引发颈椎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猝死等严重后果。

    另一方面,部分老人因为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娱乐活动,干脆长期封闭在家,因为缺少活动腿脚越发不灵活,体质变差,免疫力降低,易出现各类躯体疾患和严重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广东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理科主任洪军说,当今,许多“空巢老人”的子女大多在外地打拼,甚至在国外生活。由于长期得不到子女的照顾,自己沟通交流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老人可能产生被遗弃的心理,或感到孤苦伶仃而自悲自怜等,这其实属于心身疾病。其实,老年人也应有自己的老年生活,结交朋友,培养爱好。

    政府应为老人晚年幸福“搭台”,社区要开设老年活动中心

    目前,老年人活动场所的缺失与市政建设存在漏洞密不可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个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和紧迫。

    郭苹认为,要想改善现状,政府应最先发力,加大对老年社会场所建设和管理的投入,新建社区要提前规划。老旧社区应由政府主导,加强社区共建,可以考虑把现有老旧小区内的闲置房进行改造,作为老年人社区活动中心。

    褚晓雯建议,社区规划应考虑按照区域范围开设老年活动中心,给社区老人发证,便于管理。

    洪军也认为,如果能有一个专门供给老人玩乐的场所,环境好,有空调,不扰民,能让他们安安静静地休闲和娱乐,这将是非常好的公益事务。比如社区开展的活动要兼顾丰富性和多样性,尽可能提供阅读、音乐、书法、园艺、体育运动、文艺团体等全方位的组织项目,让老人能找到自己的乐趣。

    相比,西方老人的晚年生活要更丰富精彩一些。国外老人的休闲活动场所非常重视老人社会圈子的维持、自我价值感的保持、与自然的密切接触。比如,美国组织退休老人参加社区义工;日本政府开办老年大学和社区活动场所;瑞士养老院提供公共会客厅,让老中青三代聚在一起办活动、踢足球等。也有国家把幼儿园建在养老院里,通过老幼互动既能提升老人的快乐,还能增强自我价值感。

    鉴于当下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十分有限,褚晓雯呼吁,社会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包容,理性处理由此可能引发的矛盾。老人的子女也应该鼓励老人多走出家门,支持他们参加社会休闲娱乐活动。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一同与父母参加这类活动,这样老人的幸福感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