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健康新闻
编号:12896191
自杀报道,媒体不能起副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5日 生命时报
     自杀报道,媒体不能起副作用

    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 王绍礼

    到2017年底,北京市所有地铁线路的站台屏蔽门将完成安装,以防止坠轨事件。多年来,坠轨自杀事件不断,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时间,北京地铁共发生39起坠轨事件,其中没有屏蔽门的地铁1号线最多,达21次。可以相信,屏蔽门安装到位后,地铁坠轨事故,特别是坠轨自杀事件将大幅减少。但从预防自杀来看,仅装上屏蔽门还远远不够,媒体应在其中作出正确引导。

    超过50项国际研究表明,某些形式的媒体报道会增加易感人群自杀的可能性。媒体宣传和自杀相关的事件后,自杀率有升高趋势,这一现象被称为模仿自杀,即一例自杀事件发生后,短期内出现一连串的类似行为。富士康连跳事件、南京长江大桥多起自杀事件、地铁坠轨事件等都属类似。

    最早将媒体和自杀联系在一起的是1774年出版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面世后引起极大轰动,不但使作者歌德名声大噪,还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主人公维特自杀的风潮。该书因此在某些地区被列为禁书。“维特效应 ”也被用来专指模仿自杀的行为。

    如今,媒体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它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态度、信念及行为。因此,媒体在报道时如何保护自杀者及家人隐私,如何维护相关者名誉,如何避免模仿式自杀的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土耳其、挪威、巴西等国已对自杀新闻报道出台了规范。

    在我看来,媒体报道至少应该遵循6条原则。1.尽量避免对自杀作感性报道。不刊登死者照片或自杀现场照片,避免当头条报道;事关名人时,更应避免渲染夸大之词。2.不详细描述自杀方法。研究表明,对自杀方式、自杀地点的描述越详细,对大众的负面影响越大。3.切忌把自杀简单归结于某一件事引发的悲剧。自杀是个复杂现象,通常是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4.多科普自杀前的预警信号。5.提供希望。许多精神心理疾病都伴有自杀意念,但得到诊断治疗的却很少。6.提供精神心理卫生机构的联系方式或自杀干预热线等求助资源。▲,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