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41207
妊娠期糖尿病危害母婴 管住嘴和腿不做“糖妈妈”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21日 中国妇女报
     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亿,约占全球糖尿病患病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在这支庞大的“糖人”大军中,妊娠期糖尿病是最特殊的一种,其直接威胁着母婴健康。目前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约占妊娠女性的 2%~8%,且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专家提醒,妊娠期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不能听之任之,对胎儿而言,增加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的风险,巨大儿发生率可达25%~42%;同时,导致胎儿肺成熟延迟;另外,胎儿畸形、胎死宫内、胎盘早剥等发生率均会增加。对孕妇而言,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先兆子痫、难产及以后发展为Ⅱ型糖尿病的风险。专家建议,女性怀孕期间应定期规律产检,尽早进行糖耐量实验;大于30岁、肥胖、有家族史等因素人群,应在首次产检时即进行孕前糖尿病筛查,必要时重复筛查。而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原则上采用以饮食控制为主,适量运动、密切监测,必要时与药物治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90%的妊娠期糖尿病可通过饮食管理得到控制,只要及时有效干预,大部分“糖妈妈”最终都能生下健康的宝宝。

    ■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杨娜

    “2015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高达4.15亿,每11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亿,约占全球糖尿病患病总人数的四分之一;糖尿病加上糖尿病前期的人数约占我国成人总数的四分之一,且未诊断率高达60%。”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用“两个四分之一”强调了我国糖尿病流行的严峻形势。

    曾被称为“富贵病”的糖尿病,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普遍提升,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许多大肚子的准妈妈们也不小心混入了这支庞大的“糖人”队伍中。美国好莱坞著名演员安吉丽娜·朱莉就曾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经常作闷作呕,而且很容易感到疲倦,就连脚部也愈见肿胀,需要换更大尺寸的鞋子。数据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约占妊娠女性的 2%~8%,且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而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更高,2015年仅广东省妊娠糖尿病发病率已高达9%~18.7%。

    很多准妈妈认为,妊娠期血糖高不用担心,生完孩子血糖就正常了。其实不然,妊娠期糖尿病是属于严重高危妊娠,通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病情较重或血糖控制不良者,会发生流产、巨大儿等严重后果。能否及时发现并尽早防治妊娠期糖尿病,对保障母婴健康尤为重要。那么,准妈妈该如何应对妊娠期糖尿病?日常孕妈妈要如何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孕期“糖”高不是小事,忽视放任损害母婴健康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蕾介绍,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首次诊断的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约占妊娠女性的2%~8%。

    张蕾解释,妊娠期间,母体会发生一系列有利于母胎交换和胎儿生长发育的代谢变化。孕妇体内的胎盘泌乳素、孕酮、雌激素等抗胰岛素物质增加,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为了维持正常糖代谢,胰岛素分泌量的反应性增高,孕晚期母体胰岛素的分泌量是孕前的3~4倍,而胰岛β细胞储备不足的孕妇则因不能代偿这种生理变化而可能发生糖耐量异常。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若未能得到及时诊断和妥善处理,可引起多种不良妊娠结局,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对胎儿而言,孕妇高血糖可透过胎盘,导致胎儿高血糖,继发高胰岛素血症,增加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的风险,巨大儿发生率可达25%—42%;同时,影响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导致胎儿肺成熟延迟;另外,胎儿畸形、胎死宫内、胎盘早剥等发生率均会增加。对孕妇而言,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先兆子痫、难产及以后发展为Ⅱ型糖尿病的风险。

    解放军武警总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咏梅指出,妊娠期糖尿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威胁母婴健康:

    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的健康危害主要有:

    1.宫内缺氧。孕妇升高的血糖会经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为了消耗这些糖,胎儿需要多消耗氧,易造成宫内缺氧、窒息,甚至死亡。

    2.巨大儿。孕妇血糖过高会刺激胎儿胰岛功能增强,胰岛素会生成更多的脂肪、蛋白质,胎儿体重就会有所增加。孕妇患糖尿病,约有25%的人生巨大儿,巨大儿易引起难产和产伤。

    3.畸胎。孕妇血糖过高会导致胎儿出现心血管异常、无脑儿、小脑畸形、脊柱裂、无肾、肛门闭锁等先天性畸形。“糖妈”生下的宝宝先天畸形的发生率较一般孕妇的孩子高2~3倍。

    4.死婴。研究认为,胎儿死亡率的增高主要与孕妇的血糖水平升高有关。低血糖、低血钙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孕育的胎儿容易形成高胰岛素血症,该病症可使新生儿发生低血糖、低血钙。

    5.新生儿黄疸。孕妇升高的血糖导致胎儿在宫内缺氧,并使胎儿体内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引起红细胞增多症。由于其体内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容易发生新生儿黄疸。

    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孕妇血糖升高的同时,使胎儿发生高血糖,这容易诱使胎儿肺脏成熟延迟,出生后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的健康危害主要有: 1.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会引起周围血管病变,使孕妇周围血管的弹性下降,从而使其血压升高。妊娠期糖尿病人并发妊娠高血压为正常妇女的 3~5 倍。

    2.引起感染、胎膜早破。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并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发生泌尿系感染的概率高达 7%~18.2%,也可能发生上呼吸道、阴道、皮肤等感染。尤其是阴道感染的病原菌会上行感染胎膜,从而引起胎膜早破。

    3.流产、早产和产程异常。孕早期血糖过高可限制胎儿发育,导致流产率高达 15%~30%,早产发生率为 9.5%~25%。同时,妊娠糖尿病因能量代谢障碍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异常。

    4.羊水过多。糖尿病会使孕妇体内出现高渗性利尿效应。这种高渗性利尿效应会增加胎儿的排尿量,从而使羊水量明显增加。

    5.剖宫产概率升高。妊娠期糖尿病会影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使胎儿容易发生宫内窒息等危险情况。而为了挽救胎儿,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就只能选择剖宫产分娩。

    6.“潜伏”Ⅱ型糖尿病。尽管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大多数在产后其糖代谢水平可以恢复正常,但继续发展为Ⅱ型糖尿病的概率仍占 20%~50%。而且,曾患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在中老年或再次怀孕时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35+高龄孕妇需警惕“甜蜜的忧伤”,“准二孩妈妈”妊娠糖尿病风险高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可涉及遗传、免疫、激素、微量元素、情绪、高血压等多种因素,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邵挥戈提醒,像身体过胖者、35岁以上高龄孕妇、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曾分娩过巨大儿者、曾患过妊娠期糖尿病者、尿常规检查常出现空腹血糖阳性者、怀孕过程中胎儿比实际周期偏大者等,可能都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年龄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邵挥戈认为,随着女性年龄不断增加,雌激素分泌水平会随之下降,加之受孕后的机体会处于一种相对应激状态,各种激素代谢水平异常,直接或间接影响胰岛素或者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糖耐量受损,乃至进一步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主任李映桃介绍,一些“准二孩妈妈”也应该注意妊娠糖尿病风险,年龄在33岁以上,尤其是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研究发现,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是25岁孕妇的5~8倍。”

    遗传和肥胖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研究发现,多数糖尿病都是由遗传导致的。在糖尿病人中,约有1∕5至2∕5是从母亲遗传来的。另有研究发现,中国人对糖尿病高度易感,移居到国外的中国人在国外感染糖尿病的几率高达15%。

    通常体重指数(BMI)>24者即可以称之为超重,BMI 指数>30者即可以称之为肥胖,国内外相关研究均表示肥胖为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现在许多城市女性吃得太精细,运动量偏少,妊娠后营养过剩导致体重急剧攀升,这些也是妊娠期糖尿病高发的原因。

    孕前、孕早期筛查和诊断很重要。李映桃提醒,女性怀孕期间应定期规律产检,尽早进行糖耐量实验。女性在孕前3个月,除了进行常规的孕前检查,务必查一次空腹血糖,这不但能发现糖尿病,而且可以在前期积极进行干预,避免患上糖尿病。她强调,非高危人群孕妇,在孕24~28周,也应按常规进行糖耐量实验。

    张蕾也建议,所有妊娠女性应在孕24~28周进行75克葡萄糖OGTT筛查,以便能有充分时间对血糖异常者进行治疗。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在首次产检时即进行孕前糖尿病筛查,必要时重复筛查。

    以下几类高危人群更应引起重视:既往有流产、胎死宫内、畸胎、巨大儿、新生儿不明原因死亡史等;肥胖(体重指数≥24);既往有糖尿病史;糖尿病家族史;孕期反复霉菌性阴道炎史;孕期间断两次发现糖尿;年龄≥30岁;妊娠次数≥3次。

    吃动平衡控制体重,别让妊娠期糖尿病来“敲门”

    “90%的妊娠期糖尿病可通过饮食管理得到控制,只要及时有效地实施干预,大部分‘糖妈妈’最终也能生下健康的宝宝。”邵挥戈提醒,高龄孕妇需注意合理饮食,发现体重增加太快应及时控制饮食,少食多餐,适当运动,做到吃动平衡。具体饮食原则不妨参考以下建议:

    1.改变吃饭顺序。孕妈在吃饭时,可以先喝点汤、然后吃蔬菜、豆类、肉类,最后吃主食类,避免碳水化合物快速进入血液,减轻胰腺负担。

    2.饮食要七八分饱。进餐需按时定量,细嚼慢咽,蔬菜生吃,这样有利于减慢葡萄糖的吸收,以促进胰岛素释放,使餐后血糖不至于明显升高。

    3.无糖低碳要记牢。无糖就是要严格限制各种糖类、各种糕点、蜜饯、煮糯玉米、巧克力、甜果汁等。这些食物中所含热量较多,吸收后会使血糖迅速升高。低碳是指能生吃的蔬菜不熟吃,这样能增加饱腹感,并且其富含的膳食纤维在胃肠道的消化时间长,对控制血糖有利。

    4.主食多选粗杂粮。杂粮类、杂豆类、纯燕麦、纯荞麦富含膳食纤维,可延缓餐后血糖迅速升高。建议多食用杂粮饭,多在食物中增加纤维含量,能延缓食物中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5.少吃根茎类食物。土豆、藕、红薯、白薯、胡萝卜、山药、鲜蚕豆、鲜豌豆等这类食物淀粉含量高,同样可以使血糖升高。这类食物要与等量主食互换,切不可当作加餐,尤其早晨血糖值较高,这类食物早餐不宜多吃。

    6.饮食清淡少盐,低脂少油腻。孕期宜饮食清淡,每日用盐3~5克。孕晚期出现水肿,每日用盐<3克。忌食用动物性脂肪,以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少吃含胆固醇量高的肉皮、肥肉、蟹黄、鱼子、蛋黄等。经常吃一些含铁和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鱼、虾皮等。

    7.适量进食水果。可食用黄瓜、西红柿、猕猴桃、火龙果、草莓、鸭梨、柚子等水果,其所含的果糖比蔗糖甜度高,吸收比葡萄糖慢,升血糖的作用也就缓慢,同时可以补充膳食纤维及维生素。水果含糖虽低,但也不要天天吃和吃太多,适宜在饭后两小时或睡觉前吃100~200克。

    8.摄入坚果要适量。有些孕妇觉得多吃坚果,会让孩子更聪明。但是坚果能量过高,建议花生、南瓜子、西瓜子、腰果、核桃、杏仁、棒子等坚果类食物每日可选择25克,避免过咸、过油让血糖明显升高。

    9不要吃“独食”。如果专挑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吃,也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混合进食是控制餐后血糖的有效办法,也就是说将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混合,以降低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

    除了饮食调整,运动也是防止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和控制此类患者血糖水平的较好方式。邵挥戈建议,孕妇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适当体育锻炼,改善体重指数,降低血糖水平。

    长沙市第三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医师李晓行提醒,当饮食运动等方法不能使血糖达标时,孕妇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由于口服降糖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营养代谢及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因此不建议孕妇使用。而注射胰岛素并不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同时孕妇对胰岛素并不产生依赖性,医生可根据孕妇的病情变化决定是否使用胰岛素。

    相关链接

    综合管理,帮“糖妈妈”管好血糖

    ■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张蕾

    随着二胎政策放开,高龄孕妇人数随之增加,高龄妊娠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原则上采用以饮食控制为主,适量运动,密切监测,必要时与药物治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饮食管理,每日坚持饮食“三步曲”:维持孕产妇体重的合理增长,保证母体的营养需要、胎儿的生长发育,用一切手段使血糖保持平稳,不出现低血糖、高血糖以及酮症,配合临床治疗,防治各种糖尿病并发症。

    每日应坚持饮食“三步曲”。第一步,确定每日饮食总热量:首先,计算理想体重,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其次,根据实际体重估算体型,理想体重±10%之间为正常;肥胖:大于理想体重20%以上;小于理想体重20%以上为消瘦。

    最后,根据体型确定能量系数,一般控制在30~38千卡/千克,每日饮食总热量=理想体重×能量系数。

    第二步:计算每日所需食物交换份,食物份数=总热量÷90。

    第三步:合理分配一日三餐,一日三餐最常见的分配方案是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早、午、晚各占1/3的热量。还要确认三大营养素的分配比例,蛋白质占15%~20%,脂肪<30%,碳水化合物占50%~60%。

    运动管理:评估运动指证,排除不能运动的原因,运动时间宜在进餐后1小时,每次30~40分钟,防止低血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头晕头痛、憋气、胸痛等症状应立即终止运动,及时就医。

    药物治疗:传统的口服降糖药因潜在致畸作用,并可能引起新生儿持续性低血糖等,一般在妊娠后不宜使用。目前,比较公认的可以安全用于妊娠期控制血糖的药物主要是胰岛素。如果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血糖仍不能达标者,就应考虑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胰岛素。

    “糖妈妈”更易患产后抑郁

    美国最新研究表明,精神抑郁的孕妇患孕期糖尿病的风险更大,同样地,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在产后6周患上抑郁症的风险也更高。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选取了2334名正常孕妇和468名患有肥胖症的孕妇,她们的怀孕时间均在8周至13周。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比产妇孕期和产后6周的抑郁情况,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医疗记录了解孕妇是否患有糖尿病。

    研究结果显示,孕期糖尿病和产妇抑郁双向相关。在孕早期和孕中期有抑郁症状的产妇患糖尿病的比例是其他产妇的2倍。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在产后6周患上抑郁症的风险也更高。

    研究人员表示,抑郁症和糖尿病可能同时产生,医护人员应关注抑郁产妇日后患糖尿病的风险,同时预防糖尿病患者产后的抑郁情绪。 (敏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