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名医名人 > 信息 > 正文
编号:13074181
叶天士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29日 中国医药报
叶天士
叶天士

    叶天士(1667-1746),名桂,字天士,号香岩,晚号上津老人,以字行。其为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代著名医学家,与薛雪、吴鞠通、王孟英并称清代“温病四大家”。有清一代,以医名世者,叶天士为第一人。其先世自皖南歙县迁至吴中,居苏州上津桥。其既承家学,兼通经史子集。祖父叶时(字紫帆,一作子蕃),精于医,尤擅儿科。父朝采(字阳生),亦以医名。叶天士幼习举子业,丹铅之暇,喜涉猎岐黄家言,自《素问》《难经》及汉唐宋诸名家医籍,靡不旁搜博览。其十四岁丧父,因弃举子业,从学于父之门人朱某,闻言即彻其蕴,见解每高于师,年未弱冠,已闻名于时。其天资颖悟,闻人善治某证,即往师之。年十二至十八,其前后师从周扬俊、王子接等十七师,故能博采诸家,淹有众长。其三十岁时,已是“名闻朝野,大江南北,邻省远邑,无不知有叶天士先生”。

    叶天士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对中医温病学说的发展。他上承《内经》、张仲景、刘完素、吴又可诸家之说,通过大量医疗实践,勇于探索和创新,大胆脱出《伤寒论》以六经论治的思路,另辟蹊径,把温病发病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病期,传变规律是“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诊治程序一般是“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治疗大法是“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并提出辛凉解表、辛寒清气、清气透营、清营泄热、醒神开窍、凉血散血等一系列相应的治疗方法。在诊断方面,他创立了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查舌、验齿及辨识斑疹、白胚的诊查方法,其法简便直观,行之效验,富有特色,对于了解和判断病邪部位、病情轻重、津液存亡和预后转归,更为精细、准确和可靠。他还最先注意并描述了猩红热的舌象:“喉痛,丹疹,舌如硃”,从温病的病因、传变、诊断、辨证和遣方用药,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完整体系,与张仲景比肩而立,从此出现了热病治疗学上“寒温并立”的局面,牢固确立了温病学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叶氏之说,自清迄今一直被医家所遵循,视为临证圭臬。他对温病的治法和方剂,后经吴鞠通的整理而成为广泛应用的效验名方。

    叶天士于内科、妇科、儿科、眼科乃至本草诸科,亦均有卓越建树。如其论“脾升胃降”,创立“养胃阴”之说;论奇经辨证,调补奇经八脉;论“久病入络”,虫蚁搜剔络邪;论身中阳气动变,导致内风动越,引发眩晕、中风等证,对提高中医诊治水平,厥功甚伟。

    叶天士诊务繁忙,无暇著述,其著作多由其门人记录整理成书。著名者有《温热论》一卷,系叶天士游于洞庭山时,门人顾景文随之舟中,记录其言论整理而成。是论阐述温病辨治大纲,为清代最有影响的温病专著,被奉为温病经典,“后学指南”。《临证指南医案》十卷,亦其门人华岫云积数十年之功,苦心搜集其方药治验,分门别类,集为一书,附以论断。据书可以较完整地考见叶氏议病疏方之经验和心得,堪称独步医案著作之林,影响深广,久享盛誉。医案著作还有《叶案存真》《叶香岩方案》《未刻本叶氏医案》等。于内科证治,叶氏推崇宋代许叔微的《本事方》,相传其撰有《本事方释义》。叶天士弟子甚多,如上述顾景文、华岫云,以及邵新甫、周仲升等。私淑者亦众,著名者有吴鞠通、章楠、王孟英等,皆为清代名医。

    叶天士一生行医谨慎,深知医关人命,药如刀刃,自谓“惟日孳孳,长恐误人”。其临终时犹谆谆叮咛子孙:“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以借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

    要之,叶天士秉承家学,幼负颖绝之才,沉潜力学,终生躬身临床实践,谓“学问无穷,读书不可轻量也”,虽享盛名,仍手不释卷,无日不读书,加之虚怀若谷,转益多师,故其医术贯彻古今,“凡一时得奇疾而医药罔效者,先生一诊视而洞悉源委,投以片剂,沉疴立起”,终于粹然为一代宗师,擅名于时五十余年,三百年来播誉海内外。(北京博爱堂名医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