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999071
科举助长了官场裙带关系吗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3日 《幸福·悦读》
     唐代科举中,进士考试采取不糊名制度,因此单子在考试前的请托宣传和达官闻人的荐举就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且形成了特有的“行卷”风气。据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载,“唐之单人,先籍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詩笔,议论。至进士则多以诗为贽,今有唐诗数百种行于世者是也。”唐代著名人物如韩愈、杜牧、皮日休等人都有“行卷”的经历,有些还成为科场和文坛佳话。如《南部新书》卷甲就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唐代的项斯一开始并不出名,于是就以将自己的作品投献给了江西的杨敬之。杨敬之十分欣赏项斯的才华,还赠诗云:“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没过多久,项斯开始在长安声名远扬,第二年登进士第。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中,单子得第,很多情况下与达官闻人的推荐密不可分,这在申晚唐时期更为普遍,并且很大程度上密切了座主与门生的关系,如广被赞誉的贞元八年(792)“龙虎榜”。据《玉泉子》记载,粱肃推荐八位单子给陆贽,全部被录取;会昌三年(843),王起知贡举,李德裕推荐卢肇、丁棱、姚鹄,结果,王起按其推荐的次序而放榜。《唐摭言》记载,贞元十八年(802),权德舆主文,陆傪员外通榜帖,韩愈推荐十人于陆傪。权氏连续掌贡举三年,共录取韩愈推荐者七人。而韩愈的这种举动,很受士林称赞,认为他能够奖掖后进。

    但是,也有一些权要,凭借权势地位进行私荐,甚至还有因藩镇将帅或宦官请托而影响科场风气的事例。如《唐摭言》卷九《恶得及第》条记载,开成三年(838),裴思谦受到宦官仇士良的力荐,知贡举高锴无可奈何,取为状元。同卷《表荐及第》条记载,乾宁五年(898),殷文圭以粱王朱全忠推荐而及第。然文圭及第后,又颇拟饰非,为全忠所不满。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个成语叫“沆瀣一气”,也来源于唐代的座主与门生。《南部新书》卷戊载:“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将二人姓名巧妙地排列在一起,以表示气味相投。而后代则转变为座主与门生相互勾结,贯通一气,以讽刺科场的一些丑态。

    总体上看,唐代是科举制度确立和完备的重要时期,无论是作为“座主”的主考官,还是作为“门生”的进士,都是唐代社会的精英。座主与门生在唐代建立了特殊联系,并且通过一定的纽带对政治运作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仅仅把座主与门生的关系定位于各种特殊的利益关系,甚至归结为朋党之争的根源,是有失偏颇的。

    摘自《人民论坛》, http://www.100md.com(胡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