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42791
杜建谈中医证型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688期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证型一直是历代医家探讨的重点。本文将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杜建教授对中医证型的研究介绍如下。

    中医证型研究的特点

    证与病密不可分

    经过长期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杜建认为证实质的研究应与病的研究有机结合。证不是孤立的症状,也不是孤立的综合征,而是概括了产生病的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是病因作用于人体之后产生的病理生理反应状态,与病密切相关。因此,证的研究应以病为基础,不能脱离病而单纯去研究证的实质。如消化性溃疡的脾虚证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脾虚证病理组织的变化、生理功能的紊乱以及相应的生化或分子水平的改变,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免疫功能的改变等都不相同,其脾虚证的表现也必然不同。所以,证的研究应在辨病的前提下进行,证与病不能脱离。

    共性与个性的辨证统一

    杜建认为证实质研究应注重证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证的共性是指不同疾病中相同证型所共有的客观指标,它是疾病的内在联系的反应,也是中医学整体观的具体体现。在证的共性客观化研究方面,目前已取得很大进展。如脾虚证、肾虚证、心阳虚证、血瘀证等一些常见证的客观指标已有了一般性的概念。证的个性是指不同病的相同的证,除具共性外,还具有与该病密切相关的特殊反应,即各自特性的客观指标。这即是不同病相同证之间的差异,证实质研究应坚持微观与宏观的统一。

    证的微观与整体研究

    杜建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肾的实质、活血化瘀理论及中药抗衰老机制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这些理论和分子机制。如发现肾阳虚证和下丘脑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mRNA表达受抑有关;痰浊瘀血状态与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