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42472
@微博·中医药 评说朱清时 等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微博·中医药 关键词:评说朱清时

    @伏脉千里飞龙在天

    科学方法和科学本身,即使爱因斯坦这样的大师也没有妄下断论。科恩的经典著作早说过科学本身的结构和定义都处于不断变革之中。佛家的四大缘起是解释世界的卓越思想,朱先生并没有说错。而朱先生关于真气的论述并没有搞玄虚的东西,而是基于自己的实践和实证。

    @一医一世界

    朱清时先生的讲座最近引爆舆论。为什么经络这样的东西始终观察不到?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从认识论层面分析看问题的角度,而不是局限于问题本身做出针对性的回答。

    @Miu_空明禅

    用仪器实验出来的结果都是低级的,用自己的生命实验出来的结果才能达到宇宙终极智慧。每个有悟性的生命,其实验结果是一致的。所谓的真气就是先天之气,是中医所讲经脉里运行的气,人体的血脉系统是封闭的,气脉系统是敞开的,所以人能通天地。

    @代学能

    不要滥用科学一词,科学一词传入中国也就一百多年时间。科学也不是万能药,尤其研究范围也有局限。在人类文明宝库中,科学只是其中一部分。

    @小山药蛋蛋儿

    我觉得朱清时院士讲解得很好,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把他自己的感受跟科学结合起来讲,虽然有些地方模模糊糊,但是不正是陌生的东西才需要研究吗?路是一步步走的,道理是慢慢总结明白的。

    @纪永臣的微博

    气功是有效的,这是实践,如果理论上得到支撑就是科学,朱院士的解释未必对,但说迷信也过分了。

    @尘光逆倒

    牛顿、爱因斯坦、尼古拉。特斯拉到了晚年都开始研究神学,钱学森晚年研究生命科学,朱清时认为“练功可以开发人体智能,对个人健康有好处”。为何科学家们晚年关注点会在此,这本身就值得深思。

    @微博·中医药

    @仝小林北京

    经方,药少而精,药专力宏,历经千百年而弥新。经方在日本,无需像新药一样,走研发程序,而是视为经典药方,搬到药典里来,应用于临床,销售于世界。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日本占据了极大的中药市场。

    @微博·中医药

    @贠克强

    “经验”是双刃剑,看你怎么用。有的中医人用别人的经验总是不灵,还起反作用,于是就义愤填膺,抱怨别人,其实是自己的问题。中医人如能时时跳出自己的经验窠臼,不断升华为普适思想,又能以“旁观者”之“冷眼”审视别人的经验,借鉴而提炼出其中内在本质的规律,并推而广之,这便是“经验”的价值最大化。

    @仝小林北京

    看疑难病之关键,是抓准病机。纷繁之中,拎出筋骨。在全面把握信息之后,瞬间放空自己,核心病机就会清晰起来。按此出手,则极易胜算。王守仁云: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此之谓也。

    @微博·中医药

    @选择中医__董洪涛

    多年的临床工作兼及思考、读书,让我越发地体会到中医的了不起。其理奥,其趣深,其意博,其旨远,远可及于宇宙天地,近可及于人身诸病。我尝试着用中医理论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用纯中医思维调治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我想,之所以不少人排斥中医,大概由于中医名词比较晦涩,让人不容易理解罢了。

    @仝小林北京

    如果一定要分的话,中医擅长“象思维”,西医擅长“器思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未来中西医之融合,一定是各自扬长补短,西医由器及象,中医由象及器。象器思维,是医学之大道。

    @微博·中医药

    @沈氏女科-刘兴方

    中医药标准化不是大家所谓的治病千篇一律,万人一同。主要标准化的范畴也不是去限制医生的论治思路和束缚医生的思想。针灸标准目前出的主要是技术操作规范,针灸针质量要求,腧穴定位,名词术语等等,这些是可以而且必须规范的,也将推动针灸的发展和国际交流。

    @仝小林北京

    中国之国医要真正走向世界,还有很远的路。要想加快进程,有三个重要环节。其一,中国传统文化前行是必要的铺垫;其二,以医带药,让人们实际体验感受到中医的疗效,是传播的关键;其三,中药种植的国际标准化和制药的国际标准是占领全球中药份额的基石。

    @波子哥-廖新波

    应尽快建立中国中医药标准,不然,中医药的标准由外国人“制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