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074515
伏天,驱寒病最佳时机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18日 生命时报
     三伏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一段时期,一提起“三伏天”,大家都会跟闷热、桑拿、潮湿联系起来,但如果我们利用好三伏这一气候特点,或许会成为难得的养生良机。中医认为,人体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由此可见,寒邪为诸病源头。

    三伏天正是冬病夏治祛寒邪的最佳时期。所谓“冬病”,就是冬天及寒冷天气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常见的有反复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鼻炎、慢性胃炎、关节炎、冻疮等,它们都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节加重,夏季有所减轻。这些疾病之所以容易在冬季发病,除了寒冷的外因之外,患者自身阳气不足是内因。同时这类疾病久治不愈,耗伤人体阳气,阳气不足是发病的主因。

    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体肌肤腠理开泄,此时温补阳气、散寒驱邪,可祛除体内阴寒病邪,恢复人体阳气,增强机体免疫力,是治病求本的最佳时机。今年伏天比较特殊,共四伏,分头伏(7月12日~7月21日),中伏(7月22日~7月31日)、闰中伏(8月1日~8月10日)和末伏(8月11日~8月20日)。冬病夏治的治法有很多,给大家介绍两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三伏贴。三伏贴是中药穴位贴敷的一种外治方法,它是将温阳驱寒的药物研为细末,用药汁调匀,制成药饼,敷贴在人体相应的穴位上,充分体现了《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穴位贴敷疗法,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止咳平喘、调和脏腑的功效。

    贴敷要注意4点。1.敷贴时间:成人一般6~8小时,儿童一般2~4小时。如果感觉皮肤灼痛、瘙痒,可缩短贴药时间,提前掀掉敷料。2.敷贴后一般不宜洗冷水澡,宜用温水洗澡。不要搓背,淋浴后远离空调。3. 不要剧烈运动。汗多时贴药有可能冲淡药物浓度,降低药效。因此,贴药后应尽量安静下来,减少出汗。4.贴敷期间,饮食宜清淡,不要贪凉,禁食冷饮、冰淇淋,不宜进食海鲜、鱼虾、牛羊肉等发物。

    艾灸。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之一,艾叶性温,能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是自然界阳气最盛之时,两者阳热合在一起,温补作用更佳。常用艾灸穴位有大椎穴、足三里和关元穴。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人体三阳经和督脉交会的重要穴位。大椎穴堪称“阳中之阳”。三伏时艾灸大椎穴,可增强阳气,驱散寒湿,提高机体免疫力。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外膝眼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为养生保健第一要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艾灸足三里有温中散寒、补中益气的作用。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四横指,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艾灸关元穴可以治疗一切阳虚症、气虚症,如气喘短气、畏寒怕冷、小便频数、遗尿、泄泻、腹痛等。

    三伏贴、艾灸虽好,但也要辨证施治,适用于虚证、寒证人群,如手脚冰凉、怕风怕冷、久病后、大便溏泄、关节冷痛、咳嗽痰白、风寒感冒等;不适合实证和热证患者,如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发热者。▲, 百拇医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 郭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