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044574
论中国文化的理性化源头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23日 期刊网
     (3)爵位制。爵位的划分设为八等,依次为:公、侯、伯、子、男、卿、大夫、士。在周初期这八等不同的爵位等级,与其受封的封地大小有关。爵位不同,其都城大小,军队人数,贡赋税役均不同。封爵的目的,是在中央集权统治下,平衡王室亲族与诸侯间的权力,分化殷商旧有势力,封赏功臣。其次为了扩展疆域和开发土地。爵位制在周以后被历代承袭、延续。

    (4)礼法制。把众多的礼具体划分为“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同时礼也包括军队和刑法,《尚书·吕刑》载,周有墨、劓、刖、宫、大辟“五刑”,另又有鞭刑和流放,充分体现了礼法的完备和严苛。

    二、建立维护国家社会秩序的礼乐制度体系

    1、制礼作乐的政治内涵

    周公始创的“周礼”从社会制度、法律典章、宗教制度、人伦道德、礼仪礼制规范建立了一套崭新的社会新秩序。“礼”从人们的利益感情切入,将人们的思想纳入到“礼”所规范的既定框架中。利用伦理道德的力量制约社会人际之间的關系,寻找到德治与法制的最佳结合。

    “作乐”是对刚性礼制的中和和拓展。“礼至则无争,乐至则无怨”,将“乐”嫁接于“礼”之中。使礼的等级融入乐的和谐之中,从乐的感性层面对理性层面的礼给予最好的补充。在礼的规范下,人们循规蹈矩,谨言慎行,将自身置于理性行为境界中。而在乐的“和同”中,又使不同等级的人能够维护社会等级差别,相亲相爱,和睦共处。

    2、制礼作乐的伦理范畴

    “礼”的基本原则即:所谓尊尊、长长、亲亲、男女有别、长幼有序。以礼的形式将处于血缘联系中的全体社会成员划分开来。以等级制、礼制、礼俗、礼仪为不同阶层的人指定不同的做人标准。为了维持宗法封建,保留贵族阶层纯粹的血缘关系,《仪礼》规定,“同姓不婚”,女子必须出嫁,居于男方家庭,结婚以后随男方姓氏,只保留自己的“字”。男女婚礼前要经过纳彩、纳吉、纳徵、请期、请迎等数个步骤。丧礼也严格规定了丧服、丧期、祭祀、饮食、活动等诸多内容。这一系列的礼制和礼俗的规范,使伦理概念具体化、实体化,变成约定成俗的乡规民约、民俗、民风。有利的支撑起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规范,为社会集权管理提供了保证。

    3、制礼作乐的管理体制

    周公制礼代表着国家的一部运转机器,囊括了对天、地、人有秩序的管理。以“礼”为载体,实则是对天命观念、部族信仰、宗亲关系、君权、人文教育等的社会行为综合规范治理体系。在管理中设三公为最高管理管职。分别为太师、太傅、太保。其下设有六个官位分管具体事务。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大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4、建立维护民生的经济制度体系

    以井田制实行田地管理,公私田地只能使用,履行赋役义务,不得买卖。为后世实施有效的国家土地管理提供了范本。农业生产已采用金属工具,农作物种类仅《诗经》所载已多达百余种,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设立有各种官营作坊。商业活动也有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三、周原文化对宝鸡经济发展的启示

    启示一:周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的周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影响中华民族3000多年,在世界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周人建构的适应中国文化生态环境的文化系统,影响了中华文明的整个价值形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因此,对周原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启示二:在岐周之地弘扬周原文化精神宝鸡人义不容辞

    周原文化源自宝鸡。宝鸡应打出周原文化的品牌,从本土挖掘出周原文化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精华,向世人彰显出宝鸡的地域文化精神。借助周原文化之名,开创宝鸡文化名城。

    启示三:以周原文化带动宝鸡产业、旅游文化的发展

    1、申办“周原文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周原文化重放异彩,彰显精华,宣传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周公姬旦三周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2、打造以“周原文化”为中心的五星级旅游景区。文王与周公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周原度过,思想体系当形成与此。周原文化与殷商文化相比,是划时代的里程碑的发展,内容更加丰富,且是中国人文精神的转折点和源头,但在知名度的宣传上不及殷墟的宣传和知名度大,其景区不及殷墟的规模。在岐山、扶风出土的大量甲骨中,其中有字的甲骨与殷墟卜辞文字大致相同。因此,宝鸡应责无旁贷的做好周文化的开掘和传承,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3、建造周原遗址文化博物馆。可参照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规模和架构,弘扬周文化精深的历史底蕴。

    4、《周易》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周文王把伏羲先天八卦推演城后天八卦。周公把六十四卦推演成三百八十六爻,卦与爻共同组成了《周易》。加强《周易》文化研究,可参照天水伏羲庙,加大对《周易》的宣传,精准打造《周易》的老家在岐山。建造一座“周易研究博物馆”。

    5、加强对《诗经》的研究。“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收录的诗歌305首。《诗经》的内容反映了周人的建国历史,当时的社会生活,民情风俗,阶级关系,内外矛盾等等,是以诗歌的形式对周原文化的记载和传承。

    6、创办“宝鸡民俗礼仪文化节”。周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发源地。可选择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日,为文化活动节,以宣传周文化为突破口,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带动宝鸡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冯光.陕西历史文化与文化产业开发[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2]王鹏.周公庙与西周文明[M].陕内资图批字,2010.

    [3]文怀沙,邵盈午中华根与本——宝学根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

    [4]胥鼎.西镇吴山[M].陕宝新出批,1997.

    [5]吕大吉.宗教学纲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孔润年.宝鸡地域的中华文化[M].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

    [7]彭鑫.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M].中共中医科学研究院., http://www.100md.com(孙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