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044617
一家人,在一起
http://www.100md.com 2017年7月23日 期刊网
     不管学不学艺,“手稳”,不拿不贪,先学会做人,这是师父给丁崇兰上的第一堂也是最重要的課。生儿育女后,她也是这样教育自己孩子的。

    大女儿邵芳芳记得,小时候母亲对他们管教极严,哪个孩子要是拿了别人家东西那就是犯了大忌。有次邻居怀疑大弟弟偷了他们家一棵葱,被母亲剥光衣服拿鲜高粱秸抽,直到邻居上门道歉,说是个误会。

    对孩子管教极严,除了因为自己是个母亲,还因为她也是6个儿女的师父,肩负把柳琴戏传承下去的使命。

    师父临终前,拉着丁崇兰的手说:你学戏受苦了,你师爷当年教我也是这么教的,我也遭过这些罪。你现在学出来了,你可是我的爱徒,可一定要把戏给传下去,这样我也就可以合上眼了。以后教徒弟一定记得,看这个人行事做事如何,可教就教,不可教,千万别教。不能坏了咱的名誉。

    丁崇兰现在不愁柳琴戏传不下去,“门里出身,不会也通三分”,现在连重孙子都能登台表演了,更让她满意的是这个12岁的重孙子温文尔雅,从没打过架骂过人。

    文艺教育人

    凭着口口相传,丁崇兰记下了300多出戏,“天天演,一天两场,一年也演不完。”不重戏。

    这些戏大多讲述的是唐宋元明清年间的故事,家里的孩子就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

    “文艺教育人,让小孩走正道,不走歪门邪道。”对于自己一辈子唱戏这件事,丁崇兰很自豪,她爱通过说古书讲古理来教化人。

    《丁郎刻木孝顺娘》讲的是一个儿子不孝,只想烧香拜佛求好运,历经苦难才明白“在家孝爹娘,强似远烧香”的故事,丁崇兰特别爱讲给孩子们听。“父父亲,父母亲,为人不敬父母敬何人,你敬爹娘十六两,儿孙敬你两半斤。”朗朗上口的戏词,引得孩子爱听,也记得下。如今,儿女对老人的孝已经变成了自觉行为,老人的赡养费、医疗费大家都是抢着给。

    三儿邵伟最爱听母亲讲的故事是《三国》《水浒》《杨家将》《宝莲灯》。“看那些英雄好汉,行侠仗义,救民于水火,就想象着自己也可以,就模仿。” 邵伟打小习武,如今一人对付两三个彪形大汉不在话下,但他从来没有跟人打过架。武艺在身,却不外露,没事就陪着小儿子养花弄草,爱笑,眼神清澈如水,他说:“我们一家人看重的是艺术,和人心的交流。”

    大女儿邵芳芳也爱听母亲讲戏曲故事,“都是教人学好的,那时候没什么故事书看,老母亲就是个活故事书。”如今邵芳芳在舞台上最爱唱、最拿手的《喝面叶》《白玉楼》《张四姐》《小姑贤》《大花园》就是当年在被窝里听母亲讲的。“好人有好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故事里的道理虽然简单,但不见得人人都信,而邵芳芳信,这让她活得心安。

    十多岁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邵芳芳和大弟弟跟着母亲四处乞讨。柳琴戏本是来自民间乞丐、巫师,当时他们学起了祖师爷,挨家挨户敲门,户主一开门,大弟弟打板,母亲弹琴,她就唱,要在对方认清自己、关门之前,用一口唱腔拉住他的魂。“那时候要饭的就我们家要来的多,不过也都是发了霉的地瓜干,说起以前受的那些苦,现在还是想落泪。”邵芳芳旋即又开心地笑了起来,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戏曲故事里讲的,先苦后甜。早年遭过那么多罪,现在一步步好起来了,越来越好,“好人有好报嘛。”

    “人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经常挂在这家人嘴上,俨然已经成为这个家庭的家风。对于他们来说,给乡亲们认认真真唱好每一场戏,就是在行好事。

    母亲讲的故事千千万,不同的孩子记下了不同的故事,而共同的是孩子们都在这些故事中汲取了营养,在后来的舞台演出中咂摸出了更多的味道。

    大女婿李磊初识岳母一家人时,很好奇这家人给他的感觉——团结、和谐、看得开、不计较。如今他总结说,这跟一家人常年浸润在戏曲故事中有关,“因为是演故事的,会的戏那么多,要研究各朝各代各色人等的性格、处世方式,这就像看历史书一样,对自己就会有启发,从故事中汲取益处。”

    是婆媳,也是师徒

    一个家庭的和谐,绕不开婆媳关系,老邵家的婆媳关系是这个家庭和谐的关键。三个儿媳妇,都尊重婆婆,没跟婆婆吵过一次嘴。

    婆婆不在眼前的时候,儿媳妇说的也全是婆婆的好话。二儿邵礼明家里摆着一个“文心雕龙杯首届全国新课标才艺大赛小演奏家特等奖”奖杯,是女儿邵珊珊15岁时得的。二儿媳妇张静看到它就想起婆婆的好,“那年孩子要去北京参加二胡演奏比赛,拿不出路费,婆婆立马说,我给孙女掏这个钱。家里哪个孩子学艺,婆婆没有不支持的。”

    婆婆一辈子只管唱戏,连饭都不会做,逢年过节包饺子,三个儿媳妇争先抢后忙活,婆婆只等饺子出锅。前几天,婆婆跟大女儿学蒸馒头,水添到要溢,“出锅的馒头用石头都砸不开。”如此一位不善厨事的婆婆,三个儿媳妇依旧是敬重有加,因为她不仅仅是她们的婆婆,还是师父。

    三个儿子还小时,就在找媳妇这事上达成共识——不会唱戏的不谈。唱戏的需要经常出外,对戏曲的重视要超过其他,如果媳妇不唱,不理解,那家庭就很难和谐。三个儿媳妇都有戏曲基础,二儿媳妇还是山东琴书的传承人,真的应了那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

    大儿媳妇邱洪英没进门,就开始跟婆婆丁崇兰学戏,拜了师父。那年,丁崇兰带着16岁的大儿邵礼增到山亭区凫城镇金山腰村演出。演的是《瓦岗寨》,台下15岁的邱洪英看入了迷,迷戏曲,更迷台上的俊秀小生邵礼增。

    邱洪英死活要跟着丁崇兰学戏,丁崇兰跟她母亲也相识,早年间来村里演出都住她家,她母亲会唱豫剧,女儿也有点戏曲底子,于是就收了作徒弟。

    “可惜后来进了门后,要照顾一家老小,就把戏给耽误了,现在只能演个把子兵,演不了大角了。”丁崇兰觉得挺对不住大儿媳妇,当年她要出外演戏,大年初二就走,到暑天了才回来,秋风一起又上路,到腊月二十五才回家,照顾老人和底下年幼的弟弟妹妹的活儿就全落在邱洪英身上了。长嫂如母,邱洪英替婆婆丁崇兰当了半辈子的家。, http://www.100md.com(孙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