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099566
《黄帝内经》呕吐哕病证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7年8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729期
     呕吐哕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上冲的一类病症,其中,呕吐为呕出胃中食物、痰涎和水液,或仅有干呕恶心;哕,又称呃逆,是指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内经》论呕吐哕,虽无专篇加以阐述,但散见于各篇中的有关内容已十分丰富,基本涵盖了病症名称、病因病机、病症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转归等诸多方面,从而对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列“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专篇论述产生重要影响,也对后世医家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名

    《内经》论呕吐,有单称呕,或单称吐,也有称呕逆、呕涌,或呕吐并称者,更有—篇中兼见称呕、吐和呕吐者。如《素问·举痛论》有“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的描述,《素问·气交变大论》有“胁痛而吐甚”的描述,《灵枢·经脉》有“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的描述,以及《素问·至真要大论》有“食则呕”“诸呕吐酸”“汗发呕吐”“口糜、呕逆”的描述。总体而言,由于临床上呕与吐常同时发作,难以截然分开,故归属同一病症,统称呕吐。

    对于呕吐的内容物,《内经》中除少部分见到“胆汁”“酸”“苦”等记载以外,大多均未明确列出其内容,可见《内经》对于呕与吐的病症概念区分并没有形成明确的界限,更多的仍是着重在字面意义上的描述,其中所论及的呕,也包含了干呕、恶心的症状在内。因而,后世所谓的有声有物谓之呕,无声有物为吐,有声无物谓之干呕的论述,当是针对《内经》呕吐病名的发挥。

    《内经》论哕,多数情况下单称为哕,偶则见有哕噫连称者。如《灵枢·口问》有“肺主为哕”的描述,《素问·三部九候论》有“必发哕噫”的描述。噫,后世多指嗳气—证,但《内经》中“哕噫”合称其义偏重于哕,乃指胃逆之气动膈冲肺所致,表现为呃声连作,不能自制。故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曰:“呃逆,即内经所谓哕也。”

    《内经》对哕的论述,也常与呕吐并见,或者作为症状表现出现在同一病症之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唾出清水,及为哕噫。”说明呕吐哕三症主要由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在临床上既可单独出现,又可合并发作,属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司的常见病症。故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单列“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一篇对其作了专门论述,也对“干呕哕”“哕逆”“哕而腹满”等病症的辨治确立了规范。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也有将哕引申为干呕,或称为呕哕者,如王好古《此事难知·阳明证》曰:“哕属少阳,无物有声。”王焘《外台秘要·卷二》有“伤寒呕哕方”的描述,可以说都是在《内经》基础上的演绎。

    呕吐哕的病因病机

    《内经》对呕吐哕病因病机的论述已较为全面,其内容涉及六淫外感病邪、七情内伤、饮食劳倦以及寒热虚实、脏腑失调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3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