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观念 > 刘长林:中医之气六议 > 正文
编号:13099587
中医之“气”六议之二:气学建立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http://www.100md.com 2017年8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729期
中医之气六议之二,气学建立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远古至春秋气概念逐渐形成,战国气概念臻于成熟
     气概念在周代已被广泛使用,气已不仅指一些具体的气态物质。到了春秋时代,气概念进一步深化,人们开始用气来说明天时地物的生化与变迁,直至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动。

    战国时期各项学术都有飞速发展,气概念也趋于成熟。气被视为万物存在的基础,万物由气生化而成,气为万物演化的动因和世界多样性的根源,并且肯定气为宇宙的本原。

    汉代有关气的论述在深度或广度上,都有重大发展,形成了系统的气的学说,提出元气概念,并且希求通过揭示气的生化作用来构筑宇宙内在的整体联系和律则。

    远古至春秋 气概念逐渐形成

    《夏小正》载:“日冬至,阳气至始动。”“盖阳气旦睹也。”传说《夏小正》为夏朝月令,但写作年代和编纂过程不详。公元前827年,虢文公劝谏周宣王恢复籍田礼,使用了气概念,曰:“古者,太史顺时覛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先时九日,太史告稷曰:‘自今至于初吉,阳气俱蒸,土膏其动。弗震弗渝,脉其满眚,谷乃不殖。’……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是日也,瞽帅、音官以风土。廪于籍东南,锺而藏之,而时布之于农。稷则遍诫百姓,纪农协功,曰:‘阴阳分布,震雷出滞。土不备垦,辟在司寇。’……”(《国语·周语上》)在这段讲述中,提到了“土气”“阳气”“风”。所谓“阴阳分布”是指阴气、阳气平衡,昼夜相等。其后,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陕西发生大地震,周大夫伯阳父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同上)三国韦昭注:“烝,外也。阳气在下,阴气迫之,使不能升也。……阴阳相迫,其动于下,故地震也。”

    这两段文字表明,气概念在周代已被广泛使用。而且气已不仅指呼吸之气、风云之气,这样一些具体的气态物质。由天地之气、阴阳二气和土气等概念的使用可以推断,当时还会有木气、水气、火气、金气一类的概念流行,因为西周时早期五行学说已经形成。这些概念与风、云、呼吸之气相比,至少有两个特点:一是更具无形性、概括性,一是明显增加了功能、信息的内涵。

    气与天地联系起来,表明古人对气的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人自身形体的活动范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1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