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辞书参考 > 中医基础辞典 > 阴阳五行 > 五行 > 正文
编号:13256948
五行概念源于一年分为五季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780期
     五行观念源于十月太阳历一年分为五季,作为哲学概念则形成于春秋战国至秦汉,在五行理论形成及盛行之际,也正是《内经》医学理论构建并形成时期。

    五行概念的形成源于古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对人类生命活动影响最大而又最为直接的五季观念。随着人们对五行观念认识的延伸,其表时节气候运行变化的意义被方法论的作用取而代之,演化为认识物质世界的理论和思维方法。自五行特性被抽象以后,五行就被用作分析、归纳、标记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属性特征,以此作为研究各类事物内部联系的依据。此时的五行不再是某些自然事物的本体原型,而是具有一定属性或功能的特定符号标志。

    就五季的时、空区位而言,人类第一次将自己生存的时、空区位放在一个有规则、有意义、可认知的时、空系统之中,由此形成了古人将可以认识的事物进行五季分类配位的观念。春秋以后才开始探索五行之间的关系,其间经历了“五行常胜”和“五行毋常胜”的争论,直至西汉《淮南子》《春秋繁露》才明确了五行相生相克的排序。《黄帝内经》将初始表达时序的“五行”观念予以延伸,以五种自然物质之间的相克为例进一步确立了五行的相克关系,认为“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素问·宝命全形论》),并将这一五行制约关系广泛地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各个层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