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第三届国医大师 > 张志远
编号:13256815
张志远:深研经典 阐发新说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784期
     张志远认为,《周易》乃“群经之首”,通过研究大量的医书与《周易》的资料,明确提出“医易相关”“医之阴阳源于《周易》”的学术观点,并通过《周易》释疑中医古籍。

    张志远根据前辈用药经验,把《伤寒论》的九十多味药重新根据其应用、性能、主要作用,总结出经方“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等。

    张志远重视研究各家学说,考证人物,辨析学术渊源,提炼学术思想,对医家学术的辨析与验证,填补了不少空白。

    张志远发挥“玄府”学说,阐发风药理论,在辨证内容与方法研究上有独到见解。

    倡论“医易相关”说

    第三批国医大师张志远深研经典,他认为,《周易》乃“群经之首”,通过研究大量的医书与《周易》的资料,明确指出,“医易相关”,二者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其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过重大影响。

    张志远说,《周易》虽无阴阳二字,但其认识自然、分析事物的“两点论”却很科学,框定了中医思维模式。《周易》为中医的阴阳对立统一学说奠定了基础。它以乾坤为主,互为体用,衍化出许多卦爻。《周易》中“一阖一辟谓之变”的思想,可用于揭示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因此,中医学把握了“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总体原则。《周易》除了强调阴阳的对立统一外,也非常重视“三”的作用。《难经》受其影响,将两手桡骨动脉各分寸关尺,每部切诊浮中沉,与“三”相合。

    中医学把乾坤、坎离的科学内涵应用到临床实践,体现在流行病分类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六经辨证学说。《内经》根据人体生理特点,结合病邪侵犯人体的部位、经络的病理现象,确定了外为三阳、内为三阴的模型。然而,由于这一论据比较原始,特别是日传一经之说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因此,遵之者甚少,并已逐渐为《伤寒论》六经含义所取代。时至东汉末年,人们通过临床实践发现,以六经作为表里的时间变化十分机械,以其代表属性反而比较恰切。可能基于此点,张仲景对六经的应用,虽上承《内经》之义,却不完全师法其说,而是在坎离二卦启发下,将水火含义注入六经,且赋予新的内容,根据流行病的症状分成阴阳二类,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研经典创立新论

    张志远深入钻研中医经典,对《伤寒杂病论》喜爱有加,根据前辈们的用药经验结合自己数十年研读经方药物的心得体会,把《伤寒论》的九十多味药,重新根据它的应用、性能、主要作用,将经方中人参、白术、甘草、白芍、茯苓、柴胡、麻黄、桂枝、葛根、黄连、石膏、瓜蒌、半夏、栀子、白头翁、茵陈蒿、附子、大黄总结为“十八罗汉”,将麻黄、桂芝、柴胡、葛根称为“四大天王”等,对每味药物的来龙去脉、药性特点、文献沿革、配伍应用特点、主治病症等做了精到的发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43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