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治:经方治病的原创思维方式
胡希恕提出通治二字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经方辨证施治概要》写道:“中医治病,之所以辨证而不辨病,是于它的发展历史分不开的,因为中医发展远在数千年前的古代,当时既没有进步科学的依据,又没有精良器械的利用,故势不可能有如近代西医面向病变的实质和致病的因素,以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只有凭借人们的自然官能,于患病人体的症状反应,探索治病的方法经验,经实践复实践,不但为促进了四诊的进步、药性的理解和方剂配制的发达,而且对于万变的疾病,亦终于发明了一般的规律反应,并于此一般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试验成功了通治一般疾病的种种验方”。这里的通治二字,是经方医学的理念,对于近代多数熟悉医经医学体系的人来说,看到不免茫然,但这是经方治病的重要理念之一。
通治是经方治病的重要理念
理解通治二字,必须首先要明确,中医古今就存在两大理论体系。经方治病,有其自成体系的方式方法,是不同于以《内经》为代表的医经体系。《移精变气论》曰:“古之治病,可祝由而已……其后智慧萌动,知巫事不足任,术始分离,其近于巫者,流而为神仙家;远于巫者,流而为医经、经方两家”。两大医学体系在汉代已明确记载于史册,如《汉书·艺文志》记载:“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很明确,医经(以《内经》为代表)和经方(以《伤寒论》为代表)说的是两个理论体系。但至今仍有人认为张仲景据《内经》撰写了《伤寒论》,认为中医的一切理论皆来源于《内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07 字符。
通治是经方治病的重要理念
理解通治二字,必须首先要明确,中医古今就存在两大理论体系。经方治病,有其自成体系的方式方法,是不同于以《内经》为代表的医经体系。《移精变气论》曰:“古之治病,可祝由而已……其后智慧萌动,知巫事不足任,术始分离,其近于巫者,流而为神仙家;远于巫者,流而为医经、经方两家”。两大医学体系在汉代已明确记载于史册,如《汉书·艺文志》记载:“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很明确,医经(以《内经》为代表)和经方(以《伤寒论》为代表)说的是两个理论体系。但至今仍有人认为张仲景据《内经》撰写了《伤寒论》,认为中医的一切理论皆来源于《内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