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F > 发热 > 正文
编号:13255565
运气思维指导流感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821期
     丁酉年发生的流感由于特殊的气候特征和运气条件,造成了与往常流感的不同。通过观察,流感具有两段鲜明的运气病机。第一个阶段,2017年12月发病期间,患者多见“外寒内燥型”,临床表现多为恶寒高热、头身疼痛、口干、干咳、舌边尖红,舌苔薄而干,有少部分见有腻苔的。第二个阶段就是丁酉年六之气末端(2018年1月1日以来),特别是近期的流感患者,大多表现为“外寒夹湿,并见火热津损”之证,临床大多表现为憎寒后立即高热,且蕴寒夹湿,如头身困重、胃纳不香、舌苔中后腻、前部少苔或无苔,舌质却现红色,多数患者同时兼有火热津伤之象,如舌体干燥,苔少且燥,患者感觉口干舌燥,饮不解渴,夜间烦躁,寐差,甚至出现胸闷气急咳嗽等,尤其是小孩或老年人群,因体质弱病情发展较快,外寒未解除,随之就出现损津阴伤,另外,由于大多数患者开始发热就用各类解热退烧西药,也易导致过汗伤津之弊,还有的一出现发热就输液甚至滥用抗生素,也易于表现脾虚生湿的情景,这种“寒湿夹火津伤”局面给临床诊疗带来困难。

    出现这样特殊表现多是丁酉年的运气条件造成的,因为“丁酉岁: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中见少角木运”,进入“六之气”则为“主位少羽水(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中见木运”。从中医五行看“水生木,木生火”,所以今年冬天不冷,出现暖冬气候。在这种特殊气候环境下,天人相应,体弱之人易于患“外寒夹燥热”的特殊类型疫病,再加上前期南方大部分地区都下了暴雪,寒凉之气对燥火有些抑制,所以临床表现多属风寒郁热型,或外寒内燥、夹有湿热类型;而到六之气末,尤其是近阶段,燥火郁发(主要是少阴君火),而大寒气交后戊戌年又面临“火运之年”(司天之气是太阳寒水,在泉之气是太阴湿土),且戊戌年初之气客气是“少阳火”,因此,临床多见“外寒(湿),兼夹火热津伤”的类型。有鉴于此,笔者前期多选《此事难知》里的九味羌活汤以两解外寒里热;近期遇寒湿火热津伤者,则选用《类证活人书》中葳蕤汤,既祛散风寒湿,又清热润燥滋阴,疗效卓著。遵循《瘟疫论》里“时疫贵解其邪热”的要旨,根据运气思维,辨机处方,往往能够迅速截断疫病传变,多可收一剂即热退身爽的卓效。笔者结合数十例的临床案例观察验证,将二方的运用体会介绍如次,供同道参考。

    案1 王某,男,76岁,以“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于2017年12月19日收入我院,当天晚上与其他三位患者同时发热,第二天诊视,患者发热,体温38.9℃,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明显,咽喉干痛,口干,干咳,白痰黏难咯,纳差,舌质红,苔薄腻舌质边尖红,脉浮紧数。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发病时间,我选用九味羌活汤化裁,拟方如下:羌活10克,防风10克,炒苍术1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川芎10克,薄荷6克(后下)、苦杏仁10克,炒黄芩10克,板蓝根15克,生石膏50克(先煎)、桔梗6克,炙甘草5克,生姜5克,红枣10克,六神曲10克。2剂,每剂煎取200毫升,每日1剂,每日2次。

    二诊(2017年12月22日):诉服用上方1剂发热即退,2剂服完头痛、身痛消失,稍有咽干,咳嗽,口渴,大便偏干,舌苔薄干边尖红,脉细数,改用桑杏汤、《千金》苇茎汤化裁服用5剂,服后痊愈。

    按:本案发病时间正处于丁酉年的六之气,结合此阶段的运气特征和患者临床表现符合外感寒(湿)较甚、内有郁热之机,故选用九味羌活汤化裁,方取羌活之辛苦温,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故为君药;防风辛甘温,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苍术辛苦温,功能发汗祛湿,为祛太阴寒湿的重要药物。两药相合,协助羌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是为臣药;细辛、白芷、川芎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细辛善治少阴头痛、白芷擅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突出了“分经论治”的特色。黄芩清气分热;生地清血分热,用此可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之弊,共为佐药,因本案热在卫分气分,故去之;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配伍,既能用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郁热、协调表里,共奏发汗解表、退热镇痛之效。因本案口干、咽喉干痛、干咳明显,故加用薄荷、桔梗、板蓝根清宣利咽解毒,加用石膏既能清解气分热,又能辛散表热,与桔梗、杏仁相配,又能清宣肺气,故药服1~2剂后发热身痛等症即迅速消解,外邪渐解。因干咳,予以桑杏汤、苇茎汤辈清润宣肺,兼以清化,咳嗽诸症得愈。需要指出的是,九味羌活汤毕竟以外寒夹湿为主,发病时患者多感恶寒甚,发热高,头身疼痛厉害,无汗,用此方得汗则热退,头身疼痛立解,如果里热较甚时,则需要灵活增减药物,本案就加用了石膏、板蓝根清解之辈,倘若有燥甚津伤之兆时,也可加入葳蕤汤。

    案2 吴某,男,36岁,因疲劳后复受凉,导致高热恶寒1天,其单位同时有数人一起感冒,2018年1月12日来诊,患者高热,体温39.8℃,恶寒,头痛昏重,眼睛疼痛,全身酸痛,咽喉干燥,鼻腔干疼,口干舌燥严重,夜间烦渴燥热有汗,伴胸脘痞闷,纳差,干咳,气喘,舌苔薄黄腻中前部苔少而干、舌边红,脉浮数。据症及发病时间,考虑外感寒湿,同时兼有火热津损,选用《类证活人书》葳蕤汤,拟方:麻黄5克,羌活10克,杏仁10克,玉竹30克,白薇10克,川芎10克,木香10克,生石膏50克(先煎)、葛根25克,甘草5克,2剂。每剂煎取200毫升,每日2次。

    二诊:2018年1月14日,诉上方服用1次,当晚就汗出热退,夜寐安睡,因担心病起再,将剩余药服完即已痊愈如常。

    按:由于运气特征导致本次流感易见“燥热与寒湿”相争兼夹的局面,寒湿痹阻经络,临床就可出现“头昏头痛,全身酸痛”之症,燥热又易损津耗液,出现烦热口渴,尤其是夜间躁烦异常,且肺所主的器官出现如鼻腔干、皮肤干、肠燥等症状;燥热伤肺易发咳嗽,故选朱肱《类证活人书》葳蕤汤(此方由《千金方》葳蕤汤改独活为羌活,加葛根而来),方用玉竹滋阴生津为君;石膏、白薇清热凉血,气血分兼顾;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共为臣药;麻黄、杏仁宣降肺气平喘;羌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木香既能辟秽散结、下气宽中,又取其升动清阳、疏通行气,可防寒凉腻滞;川芎为血中气药,行血通经止痛为佐;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为使。本方尤宜于寒湿郁结,同时兼夹燥火津伤,又蕴气血郁滞之证。倘遇寒湿而无燥火津伤,或燥热阴伤而无寒湿者,则不相宜。

    张璐在《千金方衍义》中评论该方:“《千金》体究长沙余蕴,悟得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借此以治温病汗后灼热,兼取麻黄升麻汤中葳蕤合麻杏甘草,仅取方中四味而麻黄升麻汤之格局,俨然葳蕤滋肾益肺,内化厥阴火热,外通少阳风气;佐石膏以降逆满;独活、川芎、杏仁佐麻黄以解郁蒸,得石膏之寒化不独解表,并能散火;甘草一味专和麻黄、杏仁之性也。此方中葳蕤、白薇、青木香、石膏自是一路,为方中之主;麻黄、杏仁、川芎、独活自是一路,为方中之宾,作两路看方,得宾主历然之妙,深得风温主治之奥”。

    顾植山教授在2018年1月12日的《中国中医药报》曾经说过“目前的流感属于冬温,可按冬温进行辨机论治。因为目前气候偏燥,可参考朱肱《类证活人书》用葳蕤汤治疗:“冬温,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则伏寒变为温病,宜葳蕤汤”。

    据笔者观察,本次流感确与往常不同,感邪早期即现外寒内热,如果不识此证,极易燥化津损,究其原因:一方面,与运气特征、气候环境有关;另一方面,很多患者一开始高热就喜用解热退烧药物,结果不仅出现发热暂退又复起的现象,还会出现过汗损津伤阴的弊端。因此,需要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所谓“随机达变,因时识宜,庶得古人未发之旨,而能尽其不言之妙也”。(史锁芳) (史锁芳 江苏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