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更多评论
编号:13782350
医生多开“另类处方”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6日 生命时报 2018.02.16
     日前,一位中年女士因胃部反酸、肚子胀气苦不堪言,去过多家医院,吃了多种药都无济于事。于是,她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求助吴杰医生,吴医生没给开药,而是开出旅游几天的“处方”。女士按照医生说的,出去旅游放松心情,病果然就好了。

    看完报道后,我由衷地为吴医生点赞。现代社会的很多疾病都不是单纯由细菌、病毒等生物学因素引起的,而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吴医生从引起患者疾病的心理病因入手,开出“旅游处方”,非常专业!

    由于种种原因,医生收入常与药品销售挂钩。医生为了养家糊口,有时不得不开出大处方,很难站在患者和医学角度提供最专业的治疗方案。在现有体制下,吴医生坚持医者原则,也让人敬佩。

    据报道,未来,英国公营医疗体系保健署的医师将给病人开出“食物处方”,以及通过参加园艺活动、上烹饪课等对抗寂寞、肥胖和压力的“社会处方”。这些“另类处方”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生活方式,本身就是治疗疾病的非药物干预手段,且已成为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目前,这些“另类处方”在我国真正实施起来面临很大困难。首当其冲的就是,以药养医、医生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患者对治疗的狭隘理解也是一大阻碍因素,因为在很多人的认识中“用药才是治疗”,医生没给开药就是白跑一趟。

    当下,医患都深陷于开大处方带来的过度医疗、医患矛盾的困顿中,想给医生解套,让更多医生从医学和治疗本身出发,开出最负责任的专业处方,不仅需要制度的支撑,更需要全社会对健康、疾病和治疗的科学理解。▲, 百拇医药(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所长 刘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