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5072
寻访曾经的中医少年班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835期
如何培养中医药人才,山东中医药大学探索三十余年,传统
寻访曾经的中医少年班
寻访曾经的中医少年班

     如何培养中医药人才 山东中医药大学探索三十余年

    87级少年班同学与老师在运动会后合影。

    中医少年班使用的校编教材。

    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名声在外。很少有人知道,山东中医药大学也曾经办过少年班,专攻中医。

    “少年学医在泉城,书声琅琅震寰中。”

    看似寻常的诗句,诉说的就是这段佳话。

    “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刘更生说起往事,依然难掩兴奋。“1985年至1987年招了3届,一共147名学生。”

    当年为什么办这个少年班?曾经的中医少年们,现在过得好吗?

    “大学里办中医少年班,当时在全国是独一份。”刘更生说,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中医药相关领域工作,其中很多已是名医、学科带头人、领军人物、单位骨干。

    老校区教学楼前,87级少年班学生曲夷伫立良久,眼前仿佛浮现一张张意气风发的青春面孔,耳畔依稀传来少男少女的琅琅书声。“预科3年的老教学楼,已经拆了;本科5年,我们就在这座楼上的301教室上课。”现在,曲夷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授。

    由于种种原因,少年班后来停招。“令人欣慰的是,学校之后又陆续开办了传统中医班、扁鹊班等,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探索和创新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郭栋说。

    岁末年初,记者历时1个月,寻访中医少年们的过往与现在。不只是找寻那些人、那些事,更是在追寻中医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几十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一度举步维艰,中医人才培养也走过弯路。如何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出一批名医大师,是中医高等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不懈尝试,正是对这一问题的不断求解和回答。

    练好“童子功” 从娃娃抓起的中医少年班

    潍坊市高新区新城东路上,有个中医门诊百寿堂,一楼药铺,二楼诊室。一位身形高大的老翁端坐桌前,正为患者把脉开方。

    “了解少年班,你必须见见张奇文老先生,他当时任山东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前身)党委书记。”刘更生说,中医少年班就是张奇文一手创办的。

    年轻的助手悄悄告诉记者,张老已83岁高龄,退休后回到老家潍坊开了百寿堂,“沉潜社区,问病乡里”,远近闻名。前段时间老人感冒,这几天刚恢复出诊。虽然有意给他少挂几个号,但给病人看完,已是中午12点。

    得知记者来意,张奇文有些意外,也有些激动。“一老一少”,是他平生最欣慰的两件事。当然,没有前者,可能也就没有后者。

    “一老”,即主编了《名老中医之路》一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95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