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科学报》 > 2018.04.03
编号:11668
慕课“偏科”须对症下药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3日 中国科学报 2018.04.03
     ■见习记者 许悦

    “日语小白零基础也能学吗?”“能!此门课程面向所有零基础的同学。”“我在上班忙,不能按时交作业怎么办?”“8次作业交5次就有考试资格。”……

    在国内大学慕课课程的主要“集散地”——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类似这样的问答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近年来,公众对于慕课的学习热情一直不减,教育部也在去年公布了首批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然而在这多达490门的课程中,通常高校内的“大热”课程——外语类课程却仅有10门,这样的反差似乎有些大。而就在不久前的3月23日,中国首个外语专业类慕课平台UMOOCs正式发布上线,但即便是在这个专门平台中,外语课程数量依然不算多。

    对于慕课课程的“偏科”现象,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徐青森曾表示,未来外语慕课还可大有可为。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慕课如此“偏科”?未来,外语慕课该如何改变,才能够“大有可为”呢?
, http://www.100md.com
    困难重重难施展

    打开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的主页,点击进入外语门类后,浏览全部课程也只有三页。

    “总体来看,现在在做外语慕课的教师人数相较于其他科目来说的确不算多。”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建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其他专业的慕课一般是什么专业就做什么内容,而外语类的慕课在内容上有更为宽泛的选择范围,这要求慕课建设者在内容上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

    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的外语门类下,除了像《通用英语》《商务英语》这样的语言专业课外,诸如《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跨文化交流》《中西文明比照》等文化类课程也不胜枚举。可见,相较于其他学科,外语类慕课要更加多元化,其涉及范围也更加广泛、模糊,这让即便是像吴建伟这样的外语专业课教师也感到十分困扰。

    在吴建伟看来,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外语慕课包含了语言、文化,甚至是用外国语言了解其他领域内的科普和基础知识,特别是在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类似于这些领域里的通识课程内容。对于学习者而言,他们的需求也十分多元化,既有具体语言技能上的需求,也有多种知识内容上的需求,“这为外语慕课建设者在精准对接课程内容与学习者需求方面带来不少挑战”。
, 百拇医药
    除此之外,吴建伟还道出了外语类教师制作慕课时不得不面对的压力与挑战,“做外语慕课,非母语者教师首先必须要通过‘语言’关,而这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精力思考,否则学生们是很难满意的”。

    对此,国内某重点高校外国语学院教授郭英杰也十分认同,“如果排除单纯的语言学习类课程(如语法、语音、语调等),以及相对较为简单的知识性课程(如英美文化知识等),一门好的专业课程慕课,最大的障碍可能还是来自于上课的语言”。他说,比如教师能否自在地用外语表达,能否自如地用外语与学生进行对话与交流,从而使得课程教学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这是对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极大考验。

    对症下药治“偏科”

    近年来,为推动我国外语慕课的发展,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也作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就在去年年底,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倡议发起,全国多所外语类院校及具备外语优势学科的院校便联合组建起了“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然而,仅靠这些手段就能够从根本上纠正慕课的“偏科”问题吗?
, http://www.100md.com
    “对于外语慕课,高校还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吴建伟建议,高校应该真正了解市场需求、明确外语慕课定位目标,制定出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和体系,积极推动并落实到院系和教师身上去,从而推动外语慕课的发展。

    郭英杰也表示赞同:“我们应该重视专业课程的建设,更多地组织中国学者的外语类专业课程,从而在外语类慕课课程中发出中国声音。”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看来,外语和其他专业领域不同,它的学习更多体现出一种训练的过程。与此同时,外语慕课在现实中的可替代物也有很多,比如某些校外外语课堂、培训机构等。这也是外语类慕课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可能原因之一。

    他认为,随时随地、廉价快速的线上慕课和配套的线下学习及导师制度应该融为一体,慕课应该与实体校园学习互动,互为补充,从而放大各自的价值,“只有真正发挥出慕课的实际价值,才是推动慕课发展的最好动力”。
, 百拇医药
    返璞归真探根本

    对于如何根治慕课“偏科”的问题,席酉民坦言,自己更愿意返璞归真,不是从外语慕课,而是从慕课本身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其实并不太赞同高校办慕课,这并不是因为慕课没有价值。恰恰相反,慕课本身极具价值,但与公司相比,高校并没有足够的资源真正办好慕课,除非政府支持高水平公立大学发展慕课,供边远地区或资源缺乏大学师生共享。”席酉民指出,目前,不少慕课只是简单地将传统课堂计算机化。长此以往,慕课就会失去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包括外语在内的很多慕课课程未达到所预期的兴盛程度,其重要原因便在于此。

    对于慕课未来的发展,郭英杰指出,如何保证在线教育学习者的学籍、证书、学分乃至未来的学位,是当下慕课发展的一个瓶颈,“若想突破这一瓶颈,就必须制定超前的制度设计,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

    比如,刚刚上线不久的UMOOCs宣称能够提供跨校课程共享、学分互认,而此前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的一些课程的学分认定,各个高校却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规定,相互之间也并不统一。

    对此,席酉民表示,我国目前对于线上课程及其质量的监控,以及学分、学位的认证等相关机制、政策和体制尚未完全形成。长此以往,不论是慕课还是其他线上教育都会受到影响。“长期应试教育和固有的观念,使得社会上对于文凭、学历依然较为重视。认定的缺失对于未来推动慕课发展是不利的。”

    “让慕课进入现有的学分体制,只有解决了学生学习慕课可以获得学分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才能最终真正推动外语类慕课的大发展。”郭英杰说。,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