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60081
体医融合:慢病防控之利刃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4日 北京晚报
    

    卫生部2012公布的数据显示:生活方式病导致的死亡占我国总死亡原因的85%以上,其中,运动不足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重要危险因素。缺乏运动是糖尿病、肥胖、心脑血管病、慢性疼痛、抑郁症、骨质疏松的诱因,患病后缺乏运动易加重的疾病包括所有慢性病。

    运动防控慢病获国际公认

    加强体育锻炼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预防控制慢性病的手段之一,芬兰和美国在糖尿病预防计划中,都将运动处方列入当中。美国有氧运动之父库珀的研究院,用大量实例及数字,证明了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将由各种因素诱发的人类死亡率整体降低58%。

    库珀有氧大健康首席科学家朱为模表示,相比之下,中国国内对中国传统运动和长期跟踪研究投入得有限,比如就气功和太极拳而言,两项运动历史悠久,而且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练习,但练气功或太极拳对慢性病的预防有什么好处,最佳锻炼时间和频率是什么,对正常人和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多大?国内科学界还未给出明确答案,体医融合的开展将推动这种相关研究的进度。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要加强体医融合。体医融合是指导以健康为目的的运动,弥补健康服务链关键环节的断裂状态,提升健康供给侧服务能力。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指出: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2017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研究中心”成立,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卫计委联合召开“体医融合工作座谈会”。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强调,体医融合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体医融合关键在于政策驱动

    体医融合可以实现运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持续性。现阶段如何实现体医融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医融合中心主任郭建军指出,推进体医融合,关键在于体育和医疗部门利用各自擅长优势,通力配合。体育部门有着得天独厚的场地资源、人力资源、运动技术资源等,但必须经过体医融合的培训,并且采取体医融合的合作模式,才能够为患者提供科学的运动指导;医疗部门拥有指导患者健康的话语权,医生擅长根据患者健康情况,为其设定健康达标值,并劝导患者接受科学锻炼指导。

    鉴于体医融合对慢病防控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心脏病学领域著名教授胡大一呼吁,由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将运动处方纳入医保,提高医院和医生开展体医融合的积极性。另外,建议医疗部门出台相关考核机制,鼓励医生优先给适合的患者开运动处方。

    目前,我国体医融合领域还停留在概念化阶段,离全面落地生根尚有差距,相信在多方共同作用下,体医融合将成为推动全民健康的利器。

    田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