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3982
刘大新:以患为师 无为而治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864期
     刘大新,男,中共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74年进入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学习,在校期间曾受教于刘渡舟、任应秋、程世德、王绵之、杨甲三、董建华等中医大家教学和临床带教,这些老师的教诲对他学术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为国家第五、第六批及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初次见到刘大新的人,都会被他一身儒雅的气质所感染。每周两次的耳鼻喉科特需门诊,他总是忙忙碌碌,几乎无暇他顾。“以患为师,无为而治”是刘大新提出的临证理念,也是他半生为患者解难所得出的理论精华。简单几个字,道出了其沿袭却不拘泥古法、从患者具体情况出发、“人病同治”思想。

    耳鼻咽喉科的中医大夫

    说起“耳鼻咽喉科”,大多人常以为“都是小病”。治好了皆大欢喜,治不好也不要命。殊不知,人体乃一综合全息的体系,见微知著,大患往往从细节中首先显露出来。曾有过这样一位患者,当他重获新生时紧紧抓着刘大新的手说:“刘主任,太感谢您了,救了我一命啊!”几年前的一天,刘大新接诊一位咽部不适的患者,经过仔细问诊和检查后,刘大新让他马上到心电图室进行检查,检查发现竟然是急性心肌梗死,立刻留观抢救,最后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刘大新多年来,就是秉持着这样严谨的精神,为每一位患者尽心诊疗,从耳鼻咽喉入手,诊治的却是整个“患者”。

    临证施治 不问中西

    刘大新总结40年的行医经验时说,看病不是只盯着病人的“病”,还要注重看病的“人”,就是指上至自然变化、四季更迭,中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下至人的体质、性情、好恶、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整体观与辨证施治是中医的核心,作为一名中医大夫首先要培养中医思维。

    中医与西医不同,不是“仅仅针对疾病的症状表现”去判断和治疗疾病,而是深入探究“患者为什么得病”,洞察更深层病因,进而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刘大新说。

    刘大新认为,医学应该是人文关怀+医疗技术。无论现代医学、中医学、民族医学,只要不断发展、优势互补、提高疗效,就是临床“最好的医学”。中、西两种医学是互补关系,无所谓哪一个更好,在疾病某一个阶段,哪一种方式更有优势,就应采用相应治疗方式。

    以患为师 无为而治

    刘大新提出“以患为师,无为而治”。临证时他将患者视为老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让患者指导用药”。他总是耐心聆听患者叙述,亲切地答疑解惑,尽显尊重体贴之情。医者以患者为师,正如画家以模特为师一样,患者有着独特的身体状况、病情亦是千差万别,必须根据每一位患者具体状况给予最合适的治疗。刘大新常说,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你必须时刻学习,向患者学习。耳鼻咽喉科绝不是以局部疾病为代表的“小科”,耳鼻咽喉疾病无一不与全身脏腑经络相关联,临床不能“以偏概全”,有时“眼见并不为实”,要结合病人进行深入分析。

    一位来自山东的患者找到了刘大新。“刘大夫,我是昨晚坐火车来的,这个病已经折磨我很多年了,简直无心工作了!”这是一位中学老师,由于咽部症状十分严重,已停职休整一年有余。曾多次在当地就医都未能缓解,甚至逐渐出现了焦虑抑郁

    刘大新给他做了详细检查,告诉他不必过于紧张,疾病本身并不严重,主要是症状长期没有改善,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回去之后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不必担心。减轻了患者心理负担后,刘大新给患者开了几服中药,因为外地患者不便反复来京就诊,刘大新给了患者联系方式,今后可以网上交流,根据服药后变化调整用药。刘大新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为病人谋求方便,甚至利用自己休息时间为外地复诊患者答疑解惑、调整用药,分文不取。

    就是凭着这种“以患为师”的精神,刘大新把每次诊疗都当做全新的东西去深入探究,杜绝固执己见、惯性思维、经验主义。

    传承学术 发展专科

    作为国家第五、第六批及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大新做了大量工作。其工作室成员19人,分别来自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东直门医院,宣武区中医医院,鼓楼中医医院,北京同仁医院,清华大学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

    他提倡开展“无利益师带徒”。以继承、弘扬中医为宗旨,按照传统师承理念、师徒自愿原则,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组织下,长期、永久性地开展“无利益”师带徒工作。

    在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主任委员的8年中,他对该专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主持、主编了行业标准,如《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中医耳鼻喉科科室建设指南》《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名词术语》《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释义》等标准文件。

    每次出诊时,刘大新有个规矩:有三类人只挂普通号:一是80岁以上的患者;二是连续三次就诊,效果不好还需要继续就诊的患者;三是残疾人或经济困难的患者。

    他常引用明代裴一中《言医》中的话告诫学生:“学不贯古今,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

    刘大新认为,医者不问中西。学习掌握现代医学知识为中医所用才是正道,中医、西医本应殊途同归。两者一为“道”一为“术”,现代中医既要领悟“道”,也要掌握“术”。

    刘大新强调做“与文化相适应”的医生。在学习专业同时,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相关文化如古代哲学、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天文地理、戏剧音乐、地域民俗等。广博的文化知识是中医思维基础,知识越广博,思维就越开阔,临证之时才会举一反三,洞察病机。

    他总是从患者角度出发,以“沿袭古法,人病同治”为施治原则,以“排兵布阵,以药为钥”支撑用药;他谨遵为医之法,从不“炫耀声名,訾毁诸医”。他常以“情存慈悲,心求思智,谦以养德,廉以立身”自勉,认真做事、诚恳待人是他的座右铭。(闫剑坤 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