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9396
物以类从 目随纲举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893期
     《本草纲目》叙药时,正名为“纲”,分项叙事为“目”。

    李时珍说:“诸品首以释名,正名也。次以集解,解其出产、形状、采取也。次以辨疑、正误,辨其可疑,正其谬误也。次以修治,谨炮炙也。次以气味,明性也。次以主治,录功也。次以发明,疏义也。次以附方,著用也。或欲去方,是有体无用矣。”

    李时珍的具体做法是,纲:首标药物正名,大字书写(之下小字注明出处);目:下分8项(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专题叙述。

    释 名

    此项内大字排列异名,各名之下小字注明出处,然后再述药名的含义等内容。

    本草释名,首先从陶弘景开始,为本草释名奠定基础,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失误,唐代苏敬等编纂的《新修本草》扩大释名范围,并纠正陶弘景的一些错谬。宋代的本草书较多,但大型的还是《开宝本草》《嘉祐本草》《证类本草》。这三部本草著作药物种类逐渐增多,引用文献资料更加丰富。尤其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引载有关本草释名的资料更多,本草释名有所发展,但未能形成系统,编著期间受到王安石《字说》的消极影响比较大。

    李时珍开辟专项,大规模进行本草释名,在本草学术史上尚属首创。他不仅继承了先贤在本草释名上的优良传统,而且发挥自身深厚的学术功底,亲自考辨药物,采用名物训诂方法,如辨物订正、因字求义、因音求义等,确定了《本草纲目》所载药物的正名及出处,排列出绝大多数药物的异名及最早来源。众多的药名含义,经李时珍的探索和阐述,隐晦者获彰显,错谬者得纠正。如在第18卷“葎草”与“勒草”之辨,破解了本草界千年的疑问。类似例子举不胜举。

    《本草纲目》中,有好几种药名的确切含义李时珍也未知晓,如第12卷的巴?天,“释名”中便说:“名义殊不可晓”,第27卷蒲公英,说“名义未详”,第32卷吴茱萸,说“茱萸二字义未详”等,都如实注明。

    李时珍也受到王安石《字说》的消极影响。在《本草纲目》中转引《字说》内容20余条,其实俱为穿凿字形、附会字义的“产品”。李时珍也将一些形声字当作会意字,轻说字形字义,便难免穿凿附会。另外,有些药名,并无多少道理可说,多是“约定俗成”的,或者是外域药品的音译,但李时珍总想找个说法,望文生义,其实未见得妥当。以上这些未妥和讹误与全书释名内容比较起来,仅为一小部分,瑕不遮瑜。

    李时珍对本草名物训诂的贡献巨大,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