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9364
浙派中医对中医发展的“十大贡献”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896期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肖鲁伟。

    “浙派中医”巡讲活动走进嘉兴。

    “浙派中医”品牌传播峰会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召开。

    浙江地处东海之滨,华物天宝,人杰地灵。浙江中医源远流长,名医多,名著繁。浙派中医“四大医家”有:创滋阴学派的“金元四大家”之朱震亨,撰《针灸大成》、被今人誉为“针灸三圣”之一的杨继洲,温补学派代表人物、著述丰硕的医家张景岳,清代温病四大家之王士雄。浙派中医“十大名著”有:立一家之言,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的《格致余论》,立“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论的《景岳全书》,倡“命火肾水”说的《医贯》,倡“三因”致病说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集诸家之大成的《针灸大成》《温热经纬》,首部性病专著《霉疮秘录》,首部四时外感病专著《时病论》,首部外治法专著《理瀹骈文》,拾巨著之遗、补巨著之缺的《本草纲目拾遗》。以中医史的视角,历数千年,环顾全国来审视浙派中医对我国中医发展的贡献,可以归纳为十个方面。

    创滋阴学派

    元代义乌朱震亨在充分研究《内经》以来关于“相火”各家学说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加以发挥,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的常变规律,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倡导“滋阴降火”为治疗大法,被后世称为“滋阴派”,代表作有《格致余论》。

    朱氏弟子戴原礼、赵良仁、王履等都很有成就,承其学者还有汪机、王纶、虞抟等。朱氏相火说与河间火热论对明清温病学说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朱丹溪滋阴学说的影响,不仅在国内,而且远至日本、朝鲜等国。

    倡温补学说

    绍兴张景岳、宁波赵养葵是明代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景岳早年推崇丹溪之学,私淑温补学派薛己,著《景岳全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0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