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8.07.10
编号:73909
临终病人最好的药是陪伴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0日 生命时报 2018.07.10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 刘玉村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 顾 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 高 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宁养科主任 王玉梅

    本报记者 张杰

    生命的最后阶段该交给谁?很多病人是在奄奄一息时,才被家人送回故土以求“落叶归根”,但他们可能已经没有时间再看一眼故乡和邻里的模样;还有很多病人在家属安排下住进了重症监护室,甚至在临终时面对的还是医务人员的各种抢救,无法与家人好好告别……人们来到世上时,聚焦着所有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的关注;临近生命的终点,却没几个能坦然、安详地离去。
, 百拇医药
    很多人没能有尊严地离去

    “在最后的日子里,病人往往被动地接受两种极端‘待遇’:一是过度治疗,有些病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在接受创伤性治疗;二是治疗不足,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适,直到死亡也没得到解脱。”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宁养科主任王玉梅说。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也曾面对这样的选择。他的父亲在晚年罹患胃癌,一次探望时,父亲说:“我现在生不如死。”这句话让顾晋觉得五味杂陈。他几番考量后,为生命终末期的父亲选择了姑息治疗,不做不必要的抢救,但要尽量减少痛苦。

    顾晋说,肿瘤晚期病人大都极度衰竭,无法耐受创伤性治疗,可大多数家属很难主动提出不对病人进行治疗。选择治疗既可以继续作出孝顺的行动,又能暂时回避失去至亲的痛楚。然而,最后的“竭力”治疗往往会变成一种“表演式抢救”,不仅徒劳,还增加病人痛苦,消耗大量医疗资源。由于涉及很多伦理问题,大多数医生虽然知道治疗的无效,仍不得已而为之。“其实,死也是病人的一种权利,该被尊重。”
, 百拇医药
    半年前,顾晋接诊过一名33岁的直肠癌病人。他在地方上做完手术后,造口不断流脓、流大便,肿瘤复发并伴有转移。从手术指征来看,这种情况下再做一次手术是禁忌的。但病人说:“大夫,我现在活得一点尊严都没有,每天不能出门,女儿也不让我抱,嫌‘爸爸臭’,您不给我做手术,我就只能这样等死……”这极大地触动了顾晋,作为一名工作了30年的医生,他第一次为了帮病人“有尊严”而做手术。手术效果很好,病人高兴地说:“大夫,我能在人群中行走了,女儿也让我抱了,我重新获得了尊严。” 不过,这位病人还是在4个月后去世了。

    “医学中有太多遗憾,很多病人医生治不了。作为医生,我们或许不能把他救回来,那么能不能让他有尊严地离开?”顾晋将这一案例写成文章,投给了《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杂志》,希望探讨医疗决策是否应为病人的尊严而考虑,两周后文章就被刊发。顾晋说:“我想提醒医生,关注病人的疾苦、花费、尊严和真实想法。”

    病人最需要什么
, http://www.100md.com
    父亲病重时,顾晋每天都去看望,每次也都要问:“您需要什么,我给您带过来。”有一次,父亲思索良久,对他说:“我需要你陪陪我。”这句话给了顾晋更多关于生命质量和尊严的启示——“家属常常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去思量病人所需,实际上,病人最需要的仅仅是家人的陪伴。”

    这种遗憾仍频频在医院上演。顾晋说,一位晚期癌症病人的儿子为了尽孝,不惜花重金亲赴云南寻找百年灵芝,但病人却不止一次抱怨,儿子总在外面跑。她很清楚,自己所剩时日不多了,她希望儿子能多陪陪自己。很多子女秉持自己坚守的“孝道”,千方百计去寻找自以为最好的治疗方法,却将命若悬丝的父母留在病床上,还留给了他们孤独和失落。

    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的岳父去年查出恶性肿瘤晚期,发生肝转移。“一般的家庭可能会不惜代价,盲目要求治疗。我们先尝试了一个周期的化疗,没有效果,随后便选择放弃治疗,让岳父舒心地在家中生活。在最后抢救阶段,岳父的肾功能衰竭,我力主不做透析,尽可能让他身上少一根针,少一根管子,少一点痛苦,这就是尽了最大的孝心。”刘玉村说,他希望传递这样一种开放的心态。尽孝,要尽在老人活着的时候,而不要把大量资源和精力投在没有希望的临终时刻。“我希望所有生命都能生得、活得、走得有尊严。”
, 百拇医药
    如何对待终末期病人

    终末期病人救不救,生命最后的阶段交给谁?专家们给出了三点建议。

    医患充分沟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高杰说,患者和家属应积极与医生沟通,听取专业判断,不能盲目进行无谓的治疗。例如,患肿瘤的病人中大多是老年人,身体代谢速度本身就慢,如果肿瘤不大,首先应判断能否耐受手术,再决定治疗方案;如果肿瘤出现复发、转移,要看转移部位多不多、速度快不快,进而谨慎考虑是否进行积极治疗。此外,病人要参与治疗方案的决策,把最后的时光交给自己,而不是被动接受医生和家属的安排,这样才能留住生命的尊严。

    懂点医学知识。在高杰看来,每个人都应学点医学知识,有两点好处。一方面,在治疗中,患者与家属更容易接受医生判断和决策,医患配合度高,提高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人们对医疗治愈的无限期待,与对医学局限性的有限认知,一直是无法调和的一对矛盾。只有懂得医学不是万能的,病人和家属才能在面对生命终末期时,保持理性和客观,帮助病人把握当下,过好余下的每一天,安然离开。

    保持积极心态。王玉梅说,我们无法左右生老病死,却能通过一个积极的心态,让生命更有尊严。“守着他,不要走开,这是对临终者最大的尊重。”生命的终末期一般为10~14天,很多病人与他人的交流会减少,内心活动增多。在这个时候,家属不能太过于消极和无措,应抓住与病人交流的合适时机,给病人温暖的呵护。临床上不乏一些因为积极乐观,促进病人病情好转的案例,临终关怀也是很好的治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