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59226
医门传薪代有人 仁术济世一般心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4908期
    

    周信有为跟诊学生答疑。

    在兰州有这样的一间诊所,每到周六都会出现以下一幕:一个中医大夫在详细地询问着病人的病情,时而把脉,时而看看舌象,并不时地向坐在他对面的几个孩子讲讲病人的病情,讲讲自己的处方思路。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每个周六,这儿都聚集这着一位中医和几位同样爱好中医的孩子。这就是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的兰州信有中医诊所。

    在这个小小的诊所里,演绎了三代人的师徒情谊。我的老师是周爷爷的弟子。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及其博大精深,同时也感到自己万分幸运,可以和这间充满温情的诊所来一场美丽的邂逅。

    周爷爷多才多艺,不仅仅是誉满杏林的中医,还是武林高手、书法家、京剧票友。诊室里留下了周爷爷苍劲的书法作品:“凡为医者,须略古今,博极医源,精审详究,学不精则不能明其理,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对病人要有大慈恻隐之心,无欲无求,视同至亲,努力探求,严理务精,处方严谨,一心赴救,乃不失为医之道也。”

    在这间诊所里,还珍藏着一个破旧的脉枕。这只脉枕是用人造皮革包裹的,却被磨的裂纹斑斑,这斑斑裂纹便是国医大师周信有教授数十年如一日救死扶伤、仁心济世的岁月印痕。治病救人是周爷爷最大的快乐,病人的康复是周爷爷最大的满足。周爷爷把患者当成亲人,对前来求医的人一视同仁。本着大慈恻隐之心,多年来,不论在诊室还是在家中,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周爷爷总是热情接待着慕名来诊的每一位患者。每当看到这个枕头,我就会想起周爷爷,这只枕头便是周爷爷救治病人的见证。

    周爷爷98岁大寿时,恩师带着我们去看望他。当恩师告诉周爷爷,这些一起来的年轻人都是他收的徒弟时,周爷爷微笑着连声说好。周爷爷是一个热爱教学的人,他将自己毕生奉献给了中医教育事业。当看到自己的学术思想后继有人时,周爷爷是欣慰的,几个“好”字表达了他对中医发展的深切期盼。

    周爷爷是一个注重养生的人。周爷爷在98岁高龄时仍耳不聋、眼不花,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这样健康的人生,除了与周爷爷淳朴善良、宽恕仁厚、忠恳平和、淡泊本真的性格及童子习武,终生坚持运动有关外,主要还得益于周爷爷精通岐黄之术,深谙《黄帝内经》养生之道。

    在这期间,我们谈到背诵对中医的重要性时,周爷爷竟然脱口而出“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严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恩师告诉我们,少年时期的周爷爷在其老师的指导下,从《药性赋》《濒湖脉学》《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等启蒙书开始学习中医。学习的方法便是熟读强记,在背诵上很下功夫,直到背得滚瓜烂熟的程度后,再请老师讲解,以便加深理解。接下来研读《医宗金鉴》和《温病条辨》。周爷爷认为,初学中医的秘诀在于背诵,不仅要背歌诀,还要背经典著作的重要原文。

    我的老师在学术上师承周爷爷,在看病的时候也参考西医的检查报告单,他对我们说:“报告单是一种反映病人体内病机的形式。中医的发展必须承袭其自身的理论特点和长处,同时亦要与现代科学的成就相联系。中医传统的宏观辨证方法,应与现代医学的微观辨证有机结合,互相补充,这对发展中医很有必要。”

    在这间温馨的诊室里,传承着周爷爷的学术思想、宝贵经验与大医情怀。(陈 静) (陈 静 甘肃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