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8.08.17
编号:73075
控血压不是降数字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17日 生命时报 2018.08.17
     控血压不是降数字

    必须考虑年龄因素,重点要防心血管病风险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盛 力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周 滔

    本报特约记者 原 \u73a5 蔡利超

    去年11月,美国多个学术机构共同制定《2017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将高血压定为130/80毫米汞柱。但瑞士伯尔尼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和肯塔基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发文指出,该指南不考虑年龄,将30岁年轻人和80岁老年人的血压目标定为一个数值,不是很科学。

    文章指出,随着年龄增加,血压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下降。40~49岁时,收缩压降低20毫米汞柱,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超两倍,卒中下降64%,缺血性心脏病下降51%,其他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下降57%;80~89岁时,收缩压降低20毫米汞柱,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风险下降33%,其他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下降30%。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周滔解释说,高龄老人长时间暴露于高血压下,靶器官和血管的病理改变不易逆转,尽管血压可以降到正常值,但心血管事件风险仍增加。而对于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和血管硬化的老年人,把血压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比较困难,有些人在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时就会出现头晕和认知功能下降。
, http://www.100md.com
    研究报告的作者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根据年龄计算的最佳血压公式:100+年龄÷2,相当于40岁患者为120毫米汞柱,60岁患者为130毫米汞柱,80岁患者为140毫米汞柱。但该公式并非基于临床研究,只是参考。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盛力说,高血压最大的问题不是血压值本身,而是血压过度波动引起的重要器官功能异常。控压重点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而非按照指南一味强调降低血压值。

    第一,了解自身血压。每天至少测2次血压,分别在早晨起床平静30分钟后及下午4~5点,并记录数值。目前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仍为>140/90毫米汞柱,收缩压或舒张压任一数值超出该范围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部分患者白天血压无异常,常在夜间睡觉时表现出血压升高,这种情况可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来发现。

    第二,血压控制目标。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即可。如果患有肾脏疾病(肌酐大于265微摩尔/升)或糖尿病,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左右。如血压长期处在较高水平(>180/100毫米汞柱),降压速度不宜过快,24小时内血压降至150~160/90毫米汞柱即可,避免脑血管灌注不足。若患有脑梗,血压要稳定在110~120/80毫米汞柱以上,过低的血压可能会使脑梗再发。

    第三,降压方案选择。初次发现血压升高的患者,经正规医院诊断后,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高血压,可采取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肥胖患者要减重、少吃盐、少饮酒、适当锻炼等。如果一个月后血压没有变化,需进行药物治疗。常见降压药有五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断剂。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切忌随意减量或停药。有些患者是肾脏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导致的血压升高,需治疗原发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