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316966
中医调气血 远离慢性萎缩性胃炎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22日 北京晨报
    

    随着当前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的身体却变得“负疴化”起来,不良饮食习惯正在潜移默化地伤害着人们的身体,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胃,而很多人对于胃病的忽视,也导致了一些胃病慢慢由急转缓,成为了长期戕害我们身体的隐性凶手。慢性萎缩性胃炎就是其中的一种。国家级重点专科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东城中医医院脾胃科专家杨晋翔表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占慢性胃炎的10%~20%。特点是不易被察觉,无典型症状,易反复发作,不易治愈。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杨晋翔

    东城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现任国家级重点专科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副主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北京中医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委。师从于国医董建华院士。擅长治疗脾胃病、萎缩性胃炎、食管炎、浅表性胃炎、溃疡病、胃肠病、便秘、结肠炎、慢性肝胆胰病、胆囊炎、胆石症、肝硬化、糖尿病、脂肪肝、过敏性疾病、咳喘病、疼痛性疾病等常见病和疑难杂病。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症状不明显容易被拖延

    谈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成因,杨主任表示,一般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在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急性胃炎、口腔和鼻咽感染等的影响下,加之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度疲劳、失眠、受凉等,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它使得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久之导致胃分泌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色、变薄、血管显露,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胃蠕动功能失调等,从而形成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属于比较严重的胃病,杨晋翔主任表示,很多人会自然地认为该病应该有非常明显或者强烈的症状,其实不然,这些年的临床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与进行胃镜检查所见和病理结果并不成正比。也就是说,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较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显著不适症状者未必会有胃黏膜萎缩。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被确定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时候,自己也会大吃一惊,而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因此被称为被“拖”出来的病。其实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形成原因通常是普通胃炎如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慢慢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之后可分为轻、中、重度三级,当发展到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时,就有癌变的可能。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肠上皮化生

    杨主任还表示,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常伴随肠上皮化生,什么是肠上皮化生呢?简单地说,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器官各司其职,胃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胃酸功能的胃黏膜上皮细胞,肠道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但当胃黏膜细胞受到比较严重的损伤后,本是同根生的胃肠黏膜上皮结构出现了一定改变,越长越像邻居家肠黏膜的孩子了。看上去,就像肠黏膜长错了地方,本该长在肠道上的结构却出现在了胃黏膜上,就形成了肠上皮化生。

    如果被检查出是肠上皮化生,也不必太担心,中医药治疗还是有一定的优势,治疗原则和方法都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类似,常常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同时也对肠上皮化生有疗效。所以一旦发现胃部有炎症,就要定期做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罹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要尽早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确诊主要靠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到胃癌的演变模式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由此可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几率与胃癌是密切相关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常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胃脘部胀满;胃脘部疼痛;烧心及消化不良症状;大便异常及虚弱症状;贫血。

    但杨主任也同时强调,虽然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致癌风险,但也不要因为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就过分担心,两者虽然有关系,然而不是得了萎缩性胃炎就一定会得胃癌。只要及时就医进行积极治疗,癌变几率还是不大的,目前认为,绝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预后良好,仅少数会癌变(多数研究发现癌变率不超过3%)。有一点值得注意:一旦胃黏膜出现不典型增生,癌变机会明显增加。有学者发现,75%的胃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如果不加任何处理,将在8个月内进展为早期胃癌。所以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患病,一定要尽早治疗,不能拖着。

    中医治疗重在调气血、治萎缩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用来形容慢性萎缩性胃炎再合适不过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不是一天两天能得上的,所以在治疗上也需要很长的时间,目前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痞”的范畴,属“实痞”的有“邪热内陷”、“饮食停滞”、“痰湿内阻”、“肝郁气滞”;属“虚痞”的有“脾胃虚弱”。由于各地气候、患者体质等的差异,以及临床收集的病历数、分型依据的不同,中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型种类繁多。统计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胃气虚”、“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胃阴不足”、“脾胃湿热”居多。杨晋翔主任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般要分病期、调气血、重舌脉、治萎缩四个方面下手。

    杨主任的一位患者有10年的胃病史,期间有八九年是浅表性胃炎,后检查出中度萎缩性胃炎伴有中度肠上皮化生,医生告诉他病情到了中度后如果控制不住就会继续发展下去,患者有点着急了,经朋友介绍找到杨主任治疗。当时认为患者是属于湿热、血淤导致的严重脾胃失调,进行了中药调理,在治到第6个月的时候,患者到医院做了检查,中度的肠上皮化生已转为轻度了,又过了一年的时间进行检查,轻度肠上皮化生也彻底消失了。

    杨主任强调,慢性萎缩性胃炎不是好了就万事大吉,一定要做好随访检查。重度萎缩性胃炎需3-6个月复查一次,中度萎缩性胃炎需每年检查,轻度萎缩性胃炎需2-3年复查一次。检查需做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伴胃黏膜轻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可根据内镜和临床情况缩短至每半年随访一次;重度不典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必要时需接受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此外,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论其病因如何,均应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西药如阿司匹林、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小贴士

    慢性萎缩性胃炎注意事项

    1、饮食得当

    暴饮暴食、饮食过冷或过烫,喝咖啡、浓茶以及偏食等,可破坏胃分泌的节律性,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食物不新鲜、质硬、不易消化及不规则进食,都可对胃黏膜产生物理性和化学性损害。长期酗酒,可致胃黏膜损伤,乙醇(酒精)浓度越高,损伤越强烈。

    2、减轻压力平和心态

    精神压力重、情绪低落或焦虑、怨恨、紧张、恐惧等情况如果持续存在,而且强烈刺激患者,常可影响胃的蠕动和胃酸分泌,而诱发胃炎或使病情加重。

    3、劳逸结合

    患者应注意锻炼身体,提高体质,适应气候冷暖变化(有些胃炎发作与季节变化有关,如秋冬之交或冬春之交)。工作(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不要过于繁忙、紧张,要按时吃饭(驾驶员患胃炎的比例很高)。起居有常,早睡早起,不要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