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3260363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传奇
http://www.100md.com 2018年8月28日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传奇

    □黄春霖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名《和剂局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制剂规范,是宋代的官修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与《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被称为宋代官修三大方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共10卷,附指南总论3卷。1~10卷将成药方剂分为诸风、伤寒、一切气、痰饮、诸虚、痼冷、积热、泻痢、眼目疾、咽喉口齿、杂病、疮肿、伤折、妇人诸疾及小儿诸疾共14门,载方788首,记述了其主治、配伍及具体修制法。附《用药总论指南》3卷,皆从《图经本草》抄撮增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方书,不管是成书过程,还是取得的成就和后世评价,都堪称传奇。

    成书过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还得从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说起。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市易法,规定国家垄断药物出售。1076年,宋朝政府在东京汴梁(今开封)开办了一个官办药局,叫作“熟药所”(又称“卖药所”),针对当时有人制造、贩卖假药的情况,由国家实行医药购销的专卖机构。“熟药所”对生活穷困的人们无偿送药,对一般穷人低价售药,对有钱人按正常价格售药。为了使群众用上方便、便宜、疗效显著的药品,北宋元丰年间,宋神宗下诏:“诏天下高手医,各以得效秘方进,下太医局验试,依方制药鬻之。仍模本传于世。”这便是编撰方书的由来。1085年,方书编成,名为《太医局方》,共3卷。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熟药所”却保留下来。

    由于药品专卖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至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熟药所”已置于诸路会府,《太医局方》应用也更加广泛。但同时朝廷也发现《太医局方》在传抄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错误,于是诏命陈师文等校正《太医局方》。1年后书成,更名为《和剂局方》,全书共5卷21门、收279方。

    北宋灭亡,南宋政府成立后,于1148年将“熟药所”更名为“太平惠民局”。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高宗下诏增补《和剂局方》,增加了《绍兴续添方》,并最终更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后下诏将太平惠民局监本药方印颁诸路。宋理宗宝庆、淳祐年间,又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先后加入《宝庆新增方》《淳祐新添方》《续添诸局经验秘方》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才正式成书。从宋神宗元丰年间发轫,到宋理宗淳祐年间杀青,其间历时近200年,先后增补8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成书过程堪称传奇。

    取得成就

    一是著名方剂多。《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每卷都有流传千古的名方,如治诸风的至宝丹、牛黄清心丸、乌药顺气散,治伤寒的香苏散、川芎茶调散、藿香正气散,治一切气的平胃散、四君子汤、沉香降气汤、五香散,治痰饮的人参定喘汤、二陈汤,治诸虚、痼冷的十全大补汤、十四味建中汤、人参养荣汤、清心莲子饮,治积热、泻痢的五淋散、抱龙丸、大香连圆、戊己圆,治杂病的青解毒圆,治妇人诸疾的逍遥散、四物汤,治小儿诸疾的肥儿丸、化虫丸等。

    二是应用广泛。《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被后世誉为我国药学史上第一部成药制剂规范,该书中丸、散剂等成药剂型所占比重超过60%,而其他剂型也多被制成成药,可以说成药剂型被广泛应用始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成药具有节约药材、方便百姓、价格低廉、易于储藏等优势,不仅方便、便宜,而且疗效显著,受到当时人们的追捧,故广为流传。

    三是创新发明多。《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引用古书的方剂有136首,其余652首为新增,这些新增加的方剂有十全大补汤、四君子汤、二陈汤、逍遥散、藿香正气散、肥儿丸等,它们不仅疗效显著,更是对我国方剂学宝库的一次极大补充。

    四是治疗急危重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大量治疗急危重症的有效方剂,如治疗卒中昏迷、热病神昏等症的至宝丹,治疗神志昏乱、语言不清等症的牛黄清心丸,治疗中风昏迷、卒心痛剧等症的苏合香丸,治疗热病昏愤、言语抽搐等症的紫雪丹。这些应对急危重症的丸药疗效显著,救人于危难,对后世治疗急危重症丸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后世评价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的官方药典,集历代名方、效方、禁方于一身,并且先后经宋政府8次修订,更是精益求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内容丰富,方药疗效显著、方便实用、价格低廉,故在宋金200余年时间里,评价颇高,成为当时医家临床必备手册,普通百姓人家也多有收藏,影响深远。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流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喜用温补,慎用寒凉的用药特点。原因在于宋代大量香料药物(多为香辛燥热)的引入,普通百姓的身体多需补药调理,温补药物无论是否对症一般不会让病情过于恶化等。一些医生依照《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病,懒于辨证施治,照搬成法,因循守旧,墨守成规,造成不求病源、温补香窜流弊成风的状况。朱丹溪因此著成《局方发挥》,对其大加批判。有人甚至认为朱丹溪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整体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故在丹溪之说流行的几百年时间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几近废而不用。

    明朝中期以后,人们又逐渐认识到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方剂疗效、炮制方法、辨证治疗等方面的巨大价值,开始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进行平反,承认其学术地位。

    1985年版的《中国药典》引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剂22首,比例达到10.63%,说明了今人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价值的充分肯定。至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还是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以及从事中药炮制、制剂、调剂研究工作者的必读书籍之一,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中药学、方剂学的重要参考书籍之一。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药制剂规范,代表了宋朝方剂学的最高水平,在我国医药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极大影响。

    (作者供职于武陟县卫生计生委)